普米族舞蹈 普米族民间“搓蹉舞”是怎样跳的
搓磋”为普米语,“搓”意为(这种)舞,“蹉”意为跳,即跳(这种)舞之意。舞时,领舞者按一定节奏击羊皮,起到鼓声的效果,因而也叫“羊皮舞”。此外,还有“四弦舞”或“普米锅庄”之称。主要流传于兰坪县的通甸、河西、啦井、金顶及石登等乡镇普米族聚居的村寨。
搓磋舞,传说原有十二套,但经过长期流传,各地的舞步都有发展,不同的舞步日趋增多。不过表现手法大同小异,音型、节奏基本固定。
现介绍的是六十年代以前,通甸龙塘、水俸一带跳的十二套舞步。其主要特征是:踏跺的力向为纵的关系(力点在重心脚前脚掌),跨步(走步)的力向为横的关系(力点在胯部),退步时前俯,上身和下身力向相反,上前时(自然)后仰,上下身力向亦相反(力点在小腹部位)。
力向为纵向关系的代表性节目有“登呸楞拉”(一边两脚);力向为横向关系的代表性节目有“陡拜需徐蹉”(臀部相接舞),力向(上下身)相反的代表性节目有“综蹉”(团聚舞)的第一种跳法。
速度,一般为中速。速度慢时,舞步轻盈、飘洒,仿佛微风有节奏地牵动着衣裙。速度加快时,舞步粗犷、有力。
队形,主要有(手牵手的)单圆圈、双圆圈及半圆圈,一般习惯逆时针方向跳,也可顺时针方向跳。若围成双圆圈时,同方向和不同方向跳均可。
舞时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的限制,参加跳舞的人可随时介入,也可先后起步,也可部分人舞,另一部分人边走边唱(民歌)。待唱完后,又随之起舞。
相关阅读
- 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的狼图腾是什么意思
- 哈萨克族民歌简介 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
- 满族饮食 满族的满汉全席有啥历史
- 古代年终奖怎么发?大将军奖金折合人民币10万元
- 门巴族服饰 门巴族服饰文化简介
- 回族婚姻 回族人最主张什么样的婚姻形式呢
-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生斋是什么意思
- 东乡族文化 东乡族的刺绣有什么特点
- 拉祜族人们是怎样过“库扎”节和“火把节”的
- 彝族服饰文化 彝族的女装有什么特点
- 钟馗是什么神仙?钟馗为何能成为春节时期的门神
- 鄂温克族是怎样对待离婚和再婚的
- 东乡族饮食 东乡族的盖碗茶有什么特色
-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舞蹈与音乐简介
-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何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汉族节日 汉族清明节历史由来简介
- 彝族的简介 白彝黑彝从何而来是源于一脉吗
- 塔吉克族宗教 塔吉克族信仰什么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