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军事接管福州与人民政权的建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7-08-14 属于: 福建历史

1949年8月17日,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 兵分三路,攻占福建省会城市福州。福州战役胜利结束以后,各作战部队继续南下,乘胜追歼国民党军残部。随军行动的中共福建省委留在福州,立即部署福建新政 权的建立和接管工作。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张鼎丞任主席,叶飞、方毅任副主席。同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也宣告成立。福建军区由第三野 战军第十兵团兼,下辖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一军和8个军分区。军区司令员由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兼任,政治委员由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张 鼎丞兼任。

福建省人民政府一成立,立即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接管和建设工作。8月2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开始接管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及各厅级机关。自此以后,全省 各地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节节推进,相继建立起人民政权。由于战争刚刚结束,社会秩序还不稳定。少数国民党军的散兵游勇和敌特土匪还在城乡各地扰乱治安,造谣 破坏。为了迅速稳定社会局势,保证新生的人民政权尽快进入正常的运行轨道,在各级人民政府成立的同时,成立了各级军事管制委员会或军管组,使用军事手段肃 清残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维护社会治安,保证接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军事管制委员会是各地军管时期的最高权力机构,统一当地军事行政管制事宜。1949年8月24日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军管会主任是福建军区副政委、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席韦国清;10月20日厦门市军管会成立,军管会主任为福建军区司令员叶飞。

在各级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下,福建省的接管工作顺利展开。福州、厦门等主要城市的接管工作,一般都根据中共中央的方针,参照江南地区和南京上海等地 的经验,按照福建的具体情况,实行“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各按系统,先接后管,坚持立场”的接管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又确定了接管工作的原则,即在接管工 作中将接管单位分为反动统治机构和企业、文化机构两种类型。凡属国民党反动统治机构,一律予以摧毁,清除其反革命、反人民的制度;凡属企业、文化等机构, 一般是取消其反人民、反科学、不合理的部分,保留其符合人民利益、符合科学及合理的部分,以保证这些机构的工作和生产在接管期间不受影响。企业、文化类机 构除了专业和技术方面的以外,对于其旧的体制,仍将在以后适当的时机加以改造。而在整个接管时期,则实行稳步前进、实事求是的慎重措施,从而保证了顺利交 接。

按照“各按系统,先接后管”的方针,各地的接管工作一般分作政务、军事、财经、公安、文教、秘书、卫生等部门,在军管会内成立相应的政务部、军事部等 接管机构,自上而下展开接管工作。在整个接管期间,工作的中心首先是在政治方面,建立各级人民政权,摧毁国民党反动政权机器,确立人民民主专政,肃清反动 残余势力,镇压土匪与特务的破坏活动,建立革命秩序,保障人民权利与生命财产安全。

在财政经济方面,着重于恢复秩序、安定人心这一中心环节。总的原则是贯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 交流这一“四面八方”政策,以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由于刚刚解放,需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最为突出的是金融混乱和物价飞涨。如果这一问题处理 不当,将会直接影响人民生活的安定,影响城市工商业和农业生产。为此,人民政府迅速作出决定,规定新发行的人民币与银元的比价,对地方辅币则采取收兑的办 法。通过这一措施,在很短的时间里相对地稳定了物价,使人民币很快树立了良好的信誉。

与此同时,人民政府大力开展物资调剂,特别是粮食的调剂,帮助各行各业恢复生产,力求工商业的维持与恢复。福州市军管会和市人民政府为了达到这一目 的,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给发电厂,使之正常供电;向化工厂、造纸厂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订货,扶持其迅速复工;派出护航部队,帮助已经停航达 数月之久的3家轮船公司复航。这些措施,保证了全省的生产和社会秩序逐渐恢复了正常,人民政权也得到初步的巩固。

在军事管制和接管期间,各级军管会和人民政府十分注重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首先,在各大中专院校和小学校中废除反动的训导制度,建立新的校务委员会、 生活指导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等机构,取消各类学校中反动的党义、公民、童训、军训等课程,代之以青年修养、政治经济学等课程,使得教育界的面貌为之一新。 在新闻出版方面,福州市军管会一成立,首先接管了官僚资本及国民党特务系统的两家书店,接管了福建国民党当局办的福建《中央日报》、《福建时报》和广播电 台,并迅速于8月24日成立福建人民广播电台,8月25日创办《福建日报》,开始向福建人民宣传中共中央和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方针政策。所有这些,都办得 雷厉风行,为创造一个新福建发挥开路先锋作用。

在接管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对国民党旧工作人员的处理安置工作。1949年9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专门就此发出指示,指出这些旧人员除少数坚 持与人民为敌者外,绝大部分是为生活所迫或为求个人出路而在国民党机关中工作的,因此对他们应当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具体处理办法是,凡有一技之 长而愿为人民服务者一概留用;凡本人要求回家者,酌情发给路费准其返乡;凡在旧社会倚仗私人势力并无专长而领取干薪之冗员,经调查核实并经地专一级机关批 准后予以裁革;对于极少数人民所痛恨的敌特反动分子,应经地委一级机关批准后送交司法部门究处。经过短短几个月的细致工作,至1949年底,各地军管会与 人民政府以慎重负责的精神,把这项艰苦而复杂的工作处理完毕。仅福州市就妥善处理国民党时代的各类旧人员1万余人。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相继完成各项接管工作,分别接收国民党各级政府机关、官僚资本企业、金融财税机构、公立学校和医院,以及交通、邮电、能源等部门,为人民政权的建设及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1950年5月,东山岛解放。至此,福建全省除金门、祖等岛屿外,都已解放。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与福建城乡的解放,全省各级国民党反动统治相继被推翻,全面建立和建设人民民主政权就成为福建人民最为迫切的心愿。

由于战争刚刚结束,人民群众对于新政权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于民主选举、民主建政等各项民主制度也并不了解,尚待进一步的宣传与发动。因此,解放初期 的政权建设,还难以做到由下而上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只能暂时采取由上而下实行任命的方式建立新政权。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先后建立福州、厦门 两个省辖市和泉州漳州两个地辖市的人民政府,并按全省行政区域原有的8个专区,分别建立建瓯(后改建阳)、南平、福安、闽侯、晋江、溪、永安、龙岩等 8个地委和相应的8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各专员公署作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发挥行政的作用。在此前后,又相继建立66个县和551个区的党委及人民政 府。以上各级行政机构,除了区一级人民政府为解放以后新建的以外,其他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在摧毁国民党统治机构以后建立起来的人民民主政权。

福建解放之初,全省各级人民政权的干部总计4467人,其中随军南下的干部2342人,地方干部1642人,部队干部483人。这些干部是福建各级新 政权建设的中坚。他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初步构建了各级人民政府,展开各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但仅仅靠这些干部,要适应建设新福建的形势,显然是不够的。为了 充实干部队伍,在福州解放仅一个多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就成立了由张鼎丞任校长的福建人民革命大学,招收学员3000多名;不久又开办了华东军区军政大学福 建分校,招收学员2000多名。这些学员都是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志青年,经过几个月的短期培训以后,立刻分赴全省各地充实各级行政机构。同时,中共 福建省委又从外省陆续调入一批干部,并且在斗争实践中训练培养了大批工农积极分子和本地的贫苦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留用人员参加各级政权建设。到 1950年10月,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干部已达16956人。这些干部为解放初期福建的政权建设与国民经济的恢复作出重大贡献。

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主要借助于解放大军排山倒海的声势。国民党反动统治迅速土崩瓦解,因此人民政权得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建立起来。但是,由于数千 年的封建统治,以地主阶级为代表的统治基础盘根错节,相当顽固,因此要彻底铲除封建统治的根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任务还相当艰巨。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建 省人民政府正确估计了福建的实际情况,决定首先从废除保甲制度入手,摧毁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然后提出民主建政的口号,逐步建立人民代表会议以至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巩固与发展人民民主专政。

福建解放初期,由于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支前任务繁重,群众也还没有充分发动起来,所以全省的保甲制度除部分乡村外仍然保留。随着东山岛解放,全省军事行动基本结束以及剿匪、反霸、减租和各项社会改革的展开,彻底废除保甲制度提到中共福建省委的议事日程上来。

1950年6月30日,中共福建省委向党内发出了《关于废除保甲制度,建立乡村人民民主政权的指示》。同年9月23日,又将这一指示在《福建日报》全 文刊登,从而在全省展开了废除保甲制度、改造乡村政权的运动。中共福建省委指出,保甲制度是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封建地主阶级在农村罪恶的统治制度。这一制度 长期残害与掠夺人民,为人民所痛恨,必须予以彻底摧毁,并随即建立乡村的人民民主政权。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贯彻我们党的政策,实现人民民主权利。

废除保甲制度和改造乡村政权涉及全省农村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各地在展开这项工作时一般都首先进行试点,取得 经验,然后逐步推广。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也先后向全省介绍了闽侯、古田等县的典型经验。这些经验说明,废除保甲制度和改造乡村政权,决不是简单的撤换几 个保甲人员,而是一场发动群众,打倒地主阶级的严肃的政治斗争,因此要大胆地放手发动群众,揭露保甲制度的罪恶,使人民群众认清保甲制度是地主阶级剥削与 统治人民的工具,由人民选举产生自己的基层民主政权,才能为人民谋利益。

群众发动起来以后,通过召开农民代表会议的方式,发扬民主,进行充分的酝酿和协商,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选举产生乡和村级的基层人民政权。这些新成立的乡村政权,很快获得各阶层民众的拥护。

这些经验推广以后,全省广大农村普遍发动起来。除龙岩、上杭、永定等县革命老根据地和游击区,已在游击战争或解放战争时期摧毁了保甲制度,建立人民民 主政权以外,在一般新区,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开展这项工作。至1950年10月,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已胜利完成。又经过一年的工作,到了1951 年冬,全省农村人民民主政权都已建立起来。在彻底摧毁国民党保甲制度而陆续建立的全省6765个乡政权中,有5576个乡在土地改革胜利的基础上,通过召 开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乡长、副乡长和政府委员,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日益巩固和健全。

在建立和健全基层人民民主政权的同时,福建各级政府注重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巩固。按照当时代行临时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 从1949年10月开始,各市、县相继召开人民代表会议,各乡镇则召开农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1951年12月,福建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福州 召开。这次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出37人组成省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张鼎丞为省人民政府主席,叶飞、方毅、陈绍宽、丁超五为副主席。作为各级人民 代表会议的常驻机关,省、市、区协商委员会和县常务委员会,也同人民代表会议一起建立起来。从此,全省人民政权开创了比较完善的人民民主制度,这不仅为今 后在普选基础上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基础,而且为以后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了必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