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宗教人士的“穿衣”仪式是怎样的
“穿衣”,亦称挂幛。是对回族伊斯兰教经堂学校学生毕业仪式的称谓,即授予阿訇资格,回族俗称“穿衣”。
穿衣,源于伊斯兰教,传说穆罕默德曾经为赴也门传教的圣门弟子墨阿子送行,并将自己穿的绿袍赐给他,如同自己亲自去传教一样,以示重任,后来把此举列为“圣行”留传下来。所以现在回族给经堂学生“穿衣”,有“替穆圣传教”的含义。
穿衣,一般都选择在学生受教育的清真寺和经堂学校等,多在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回族教主的忌日以及主麻日等举行。
其仪式庄严隆重,好似过节。穿衣这天,要邀请左邻右舍坊上的阿訇、乡老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和代表人物参加。典礼仪式上,首先由本坊阿訇向广大穆斯林群众总结汇报他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以及穿衣者本人的学习成绩。讲授“穿衣”的贵重等。其次,由本坊阿訇、乡老、管事(或寺管会主任)将毕业证书赠给本人,并给他穿衣:先给加冠戴一顶波斯帽或代斯塔尔,再给穿一件阿拉伯式的绿色长袍(由穿衣者家庭缝制)。第三,亲戚朋友;同学给穿衣者披红挂彩,就像农村回族青年结婚一样,身背各种颜色的绸缎和布料,以示庆贺。
第四,穿衣者和家族亲戚以及本坊教民,给阿訇赠送匾额、衣服及其它纪念品,以报答教育之恩。第五,“穿衣”的满拉要向在场的全体穆斯林演讲《古兰经》和《圣训》的有关章节,同时,赞索里娃提,教民一个个与“穿衣”学生摸手,以示亲切、敬仰。至此,“穿衣”学生便正式取得了“阿訇”的头衔。
典礼结束后,有的坊上当场就把穿衣的阿旬请至本坊清真寺去开学。穆斯林群众热情欢送,并派代表一直送到目的地。有的学生穿衣后当时没有人来及时请,本坊阿訇、同学、穆斯林群众代表,要把“穿衣”阿訇送到家中,本坊阿訇和穿衣阿訇并排走,其他人跟在后面,边走边赞圣。阿訇要向穿衣阿訇家庭成员说些谦虚的客套话,穿衣者的家长及其他成员向阿訇表示衷心感谢。向前来欢送的人说“色俩目”,并准备丰盛的饭莱,热情款待。
- 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的狼图腾是什么意思
- 哈萨克族民歌简介 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
- 满族饮食 满族的满汉全席有啥历史
- 古代年终奖怎么发?大将军奖金折合人民币10万元
- 门巴族服饰 门巴族服饰文化简介
- 回族婚姻 回族人最主张什么样的婚姻形式呢
-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生斋是什么意思
- 东乡族文化 东乡族的刺绣有什么特点
- 拉祜族人们是怎样过“库扎”节和“火把节”的
- 彝族服饰文化 彝族的女装有什么特点
- 钟馗是什么神仙?钟馗为何能成为春节时期的门神
- 鄂温克族是怎样对待离婚和再婚的
- 东乡族饮食 东乡族的盖碗茶有什么特色
-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舞蹈与音乐简介
-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何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汉族节日 汉族清明节历史由来简介
- 彝族的简介 白彝黑彝从何而来是源于一脉吗
- 塔吉克族宗教 塔吉克族信仰什么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