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溜索渡江”:怒族最不可思议的桥
怒江大峡谷及其两岸的碧罗雪山、高黎贡山层峦叠嶂、危岩耸立、悬崖陡峭,谷中水流湍急、汹涌澎湃。自古以来,这里的交通就十分不便,正所谓“岩羊无路走,猴子也发愁”。整个怒江只有几处水势稍缓的渡口可以用木船摆渡,除此而外,其它地方既无法架桥,又不能涉渡,两岸的怒族人只有依靠溜索这种古老的渡江工具往来飞渡,保持着彼此间的交往与联系,成为当地独特的“桥”。
溜索分类
溜索分平溜、陡溜两种。平溜用一根溜索,它基本平直,没有倾斜度,来往都可以溜渡,开始用脚一蹬的惯力滑行,滑至江心时会停止,就要手足并用攀至对岸,平溜费时、耗力;陡溜有一来一往的两根溜索,倾斜度大约二十五度,靠着倾斜度,倏地一溜而过,互不影响。
溜索有竹索、藤索、钢丝索。竹、藤索是用十多片竹、藤精心编扭而成,十分结实,两端各系在粗壮的树干上或突兀的岩石上,用挖成半圆凹槽的栎木作滑板,往溜索上一卡,再把长长的麻织的绳子一折为二,一端牢牢地把溜梆固定在溜绳之上,再用余下的绳子兜住大腿。
另一股勒住腰杆,打牢扣结,双手紧抱溜梆,头一偏,脚使劲一蹬树干或岩石,腿一曲,顿时临空,朝对岸飞去;钢丝索配有先进的滑轮。
溜索是怒族人民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设施。溜索的制作方法,是用竹篾扭成手腕粗细的大索,然后横拉于江河之上,固定在两岸的大树、木桩或石崖上,即成溜索。人们用溜板(溜梆)作辅助工具,沿竹索从空中滑过。溜板是长四公分,宽约两公分的槽形硬木,背面凿有两个对称的用以拴绳的长孔。
相关阅读
- 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的狼图腾是什么意思
- 哈萨克族民歌简介 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
- 满族饮食 满族的满汉全席有啥历史
- 古代年终奖怎么发?大将军奖金折合人民币10万元
- 门巴族服饰 门巴族服饰文化简介
- 回族婚姻 回族人最主张什么样的婚姻形式呢
-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生斋是什么意思
- 东乡族文化 东乡族的刺绣有什么特点
- 拉祜族人们是怎样过“库扎”节和“火把节”的
- 彝族服饰文化 彝族的女装有什么特点
- 钟馗是什么神仙?钟馗为何能成为春节时期的门神
- 鄂温克族是怎样对待离婚和再婚的
- 东乡族饮食 东乡族的盖碗茶有什么特色
-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舞蹈与音乐简介
-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何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汉族节日 汉族清明节历史由来简介
- 彝族的简介 白彝黑彝从何而来是源于一脉吗
- 塔吉克族宗教 塔吉克族信仰什么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