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历史 阿昌族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史
阿昌族的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人们在水稻种植方面总结出了一种寄身的载培方法。“寄秧”即将秧苗载培后的20天左右,再次拔起掐去老须根,再插进稻田,经过两次载植的秧苗,生长肥壮,产量增高。水稻的种植工序分为犁板田、做秧田和撒秧子、栽秧、薅秧、施肥、割谷等。
犁板田讲究的是“三犁三耙”和“深翻细耙”,即犁起板田之反,耙头方;栽秧前铲埂子时犁三耙”和“深翻细耙”,即犁起板田之后,耙头方;栽秧前铲埂子时犁二道,耙二方;到上埂子(用泥敷补埂子)后钞田(翻泥块和碎泥块)耙三方。接着就栽秧。从犁板田开始到栽秧为止,要犁三次,耙三次,共六次。
做秧田和撒秧子,秧田要整理三道,第一道犁田,同时施一次牛粪,第二道带水闯垡子和施一层绿肥,第三道是平整秧田,随即撒秧子。秧田要整理三道,第一道犁田,员时施一次牛粪,第二道带水闯垡子和施一层绿肥,第三道是平整秧田,随即撒下种籽。撒种的时令是农历四月份,立夏时节撒头水秧,小满则是大撒秧子的节令。
撒秧子即撒稻谷种籽。另外,居住在坝区的阿昌族还掌握了一年两熟的“双季稻”种植技术。水稻产量和质量有很大提高,梁河地区的“毫安公”品种,曾号称“水稻之王”。
阿昌族种植烟草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烟农经验丰富,方法独特。选当阳风坡地,采用隔年轮的方法进行栽种。犁地以后晒垡子,再把晒干的垡子收拢堆起来,于四月份用干牛粪烧成红色,烧后焐起,到栽种季节又把焐起的垡子拨开打细辅成0.5米宽的苗床并用农药拦猪粪栽烟苗。
- 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的狼图腾是什么意思
- 哈萨克族民歌简介 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
- 满族饮食 满族的满汉全席有啥历史
- 古代年终奖怎么发?大将军奖金折合人民币10万元
- 门巴族服饰 门巴族服饰文化简介
- 回族婚姻 回族人最主张什么样的婚姻形式呢
-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生斋是什么意思
- 东乡族文化 东乡族的刺绣有什么特点
- 拉祜族人们是怎样过“库扎”节和“火把节”的
- 彝族服饰文化 彝族的女装有什么特点
- 钟馗是什么神仙?钟馗为何能成为春节时期的门神
- 鄂温克族是怎样对待离婚和再婚的
- 东乡族饮食 东乡族的盖碗茶有什么特色
-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舞蹈与音乐简介
-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何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汉族节日 汉族清明节历史由来简介
- 彝族的简介 白彝黑彝从何而来是源于一脉吗
- 塔吉克族宗教 塔吉克族信仰什么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