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日渐消失的中国节日 你都还记得吗?
如今,我们的洋节日很多,而诸多传统的节日,一个个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寒衣节
寒衣节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民间称为鬼头日,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三大“鬼节”。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
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传说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到长城,也是农历十月初一这天。
人日节
人日节,又称“人胜节”、“人庆节”等,在农历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
“人日”源于古老的创世神话传说。据《占书》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
最初,人日节的主要活动是单一的占卜活动。魏晋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
到了唐朝,人日节最为盛行,这天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唐代以后,人日节日渐衰落。
天穿节
天穿节又叫补天节,为正月二十日(宋代以前,为正月二十三日)。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形成于汉代,在东晋成俗,宋代盛行。
最早记载天穿节的资料是东晋王嘉所撰《拾遗记》,清代所修类书《渊鉴类函》卷一三《岁时部》记载:“补天穿。《拾遗记》云:‘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煎饼置屋上,曰补天穿。’相传女娲氏以是日补天故也。”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焚香燃烛、叩头礼拜以敬奉女娲娘娘,而且此项祭祀活动必须由家族里的中老年主妇来主持,以象征女娲在氏族中的地位和作用。
- 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的狼图腾是什么意思
- 哈萨克族民歌简介 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
- 满族饮食 满族的满汉全席有啥历史
- 古代年终奖怎么发?大将军奖金折合人民币10万元
- 门巴族服饰 门巴族服饰文化简介
- 回族婚姻 回族人最主张什么样的婚姻形式呢
-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生斋是什么意思
- 东乡族文化 东乡族的刺绣有什么特点
- 拉祜族人们是怎样过“库扎”节和“火把节”的
- 彝族服饰文化 彝族的女装有什么特点
- 钟馗是什么神仙?钟馗为何能成为春节时期的门神
- 鄂温克族是怎样对待离婚和再婚的
- 东乡族饮食 东乡族的盖碗茶有什么特色
-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舞蹈与音乐简介
-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何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汉族节日 汉族清明节历史由来简介
- 彝族的简介 白彝黑彝从何而来是源于一脉吗
- 塔吉克族宗教 塔吉克族信仰什么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