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吃个荔枝为什么会落下千古骂名呢?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21 属于: 战争军事

  夏天是吃荔枝的好时候。每到吃荔枝的时候,大家恐怕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两个关于荔枝的历史典故来,一个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杨贵妃(所以有一种荔枝品种就叫“妃子笑”),而另一个就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苏东坡了。古时候交通不发达,人们在还没有吃到荔枝的时候,因为这两个人,总会对荔枝产生种种美好的想象。只不过,苏轼无非是荔枝的正面宣传,而杨贵妃则是反面宣传多一些。

  有一首批判杨贵妃与荔枝的,恰恰也是苏东坡写的,叫做《荔枝叹》,描述的就是当时杨贵妃吃荔枝的情景,诗道:“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关于诗中的这个“惊尘溅血”,苏轼是宋朝人,自然也是没有亲眼见过杨贵妃吃的荔枝是怎么运到长安的,这些应该是他到岭南之后,听到了有关运荔枝的传说后写出来的。既然是传说,那么必定会有感情色彩在里面。到底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恐怕也无从考证了。

 杨玉环吃个荔枝为什么会落下千古骂名呢? 

网络配图

   虽然由于相关史料缺乏,我们今日尚不清楚古时候荔枝是如何保鲜的,不过估计应该是有一定保鲜方法的。白居易在《荔枝图序》里写: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所以,即便在没有采取保鲜方法的情况下运输,保存二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据此,有学者曾指出,杨贵妃吃的荔枝可能是产自蜀地,也就是一千公里左右,如果加鞭,三日左右到长安不是难事。如果采取一定的保鲜措施,三日左右让荔枝不变味,是不难做到的。不过,也有人坚持认为运到长安的荔枝产自岭南。不管产自哪里,运荔枝这种事情,虽然劳民伤财,可皇帝家干的哪件事情不是劳民伤财?

  关于“惊尘溅血”到底是真是假,可以肯定的说,运荔枝需要骑马,骑马必定要走驿道,但驿道上为什么要有老百姓等着在那儿被马撞,然后“惊尘溅血”呢?离远点不好么?而且有过第一次,必定大家都知道这个时候是要运荔枝的,应该不会不去小心,不躲着吧。而且,驿道上穷苦老百姓并不是太多,更多的应该是商人和官车。既然有官车,那么怎么可能没有指挥交通的?难道运个荔枝就能在驿道上横冲直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