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需谨慎:明初穿错衣服可能会带来牢狱之灾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21 属于: 战争军事

  1、节俭是个道德问题:明初民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节俭。照《宋学士文集》中记录,当时明朝人在穿鞋上,仅有“素履”和“云履”两种,妇女很少有首饰,就连车等交通工具,大街上一般也难得一见。乡镇干部下班回家,一般都是步行。在他的家乡,一般家里有客人上门的时候,晚上喝酒,主人只用一杯清水陪客,官场上的往来应酬,只有在极其重大的饭局上,可能才会点一份荤菜。

穿衣需谨慎:明初穿错衣服可能会带来牢狱之灾

网络配图

  在当时的明王朝,勤俭,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道德问题。尤其是书院教育中,俭以养德安贫乐道,更是教书先生们重点讲述的内容。

  2、穿错衣服很要命:在明朝初期,如果穿衣服穿错了,很可能会招来牢狱之灾,甚至是杀身之祸。明初的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身份的界定。按照朱元璋亲自编订的服饰规矩:全国士民的衣冠,以唐朝衣冠为制式。士民要束发,官员则要戴乌纱帽,用圆领袍束带,穿黑色靴子。普通老百姓要戴四色头巾,杂色圆领衣,不能用玄黄一类的颜色。女性方面,老百姓的妻子,允许用银镀金的首饰,穿浅色圆衫,绫罗绸缎。乐妓则要戴名角冠子,穿着打扮不能与良家妇女相同。在明王朝早期,穿错衣服,属于僭越大罪。轻则杖责,重更有可能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