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雄争了一辈子为什么就便宜了司马懿家族?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21 属于: 战争军事

  1、潜勿用

  汉献帝建安八年,曹操征召,司马以“风痹”为由拒绝了。有人说是司马懿看不起曹操,其实只是谦虚一下而已。这是当时的风尚,不能人家一请你到公司上班,你就屁颠屁颠地跑去,要有个推辞到接受的过程,显得不急。十三年,曹操再次征召,并下令:“如果他再磨磨叽叽,直接抓起来。”司马懿应征,到丞相府作一名“文学掾”,成为一名政府公务员。这是司马懿从政的起点。

  从这时到建安二十几年,十来年的时间,司马懿一直在丞相府工作,提拔为丞相府主薄,成为大秘书。期间,司马懿和曹丕交往频繁,成为曹丕的太子四友之一,深受曹丕喜欢,曹丕后来被定为接班人,司马幕后出力不小。但军政大事,司马懿参加的并不多,唯有两次见解独到,让他偶露峥嵘。

  建安二十年,司马懿跟随曹军一举拿下汉中。正值刘备占据益州,又出兵和孙权争荆州。司马懿对曹操说:“刘备使诈谋到益州,人心未附又远争荆州。正是打击他的好机会。我军从汉中乘势直逼益州,敌人必定人心涣散,一举瓦解。机不可失。”曹操叹道:“人心不足,刚刚拿到汉中,又想蜀地啦?”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a href=/wiki/Sanguo/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三国</a>群雄争了一辈子为什么就便宜了司马懿家族? 

网络配图

   建安二十四年,蜀汉大将关羽水淹七军,捉于禁,斩庞德,围曹仁于襄阳,威震华夏。曹操为避其锋芒甚至想迁都。司马懿以为不必,他说荆州关羽和东吴孙权虽是同盟军,但面和心不和。只要答应割让江南之地给孙权,让孙权出兵抄关羽的后路。则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果然孙权完全同意这一提案,迅速出兵袭取荆州,关羽进退失据,败走麦城,兵败被杀。司马懿这一招解了襄阳之围,又破坏了孙刘联盟,高屋建瓴,非常了不起,令人刮目相看

  据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背朝后,可以180度转过头来面冲着你,估计脖子很长。这个样子很吓人,所以相书说狼顾的人会吃人。曹操很提防他,曾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个臣子的样,只怕以后会威胁到我们家。”可曹丕和司马是好朋友,处处回护他。司马懿也听到风声,更加兢兢业业。沉下身子,任劳任怨地为曹魏政权服务。俗话说:“欲得生快活,需下死功夫”,司马懿同学在曹操时代是下了死功夫韬光养晦,终于安全过关。

  2、群龙无首

  曹丕当政后,迅速提拔了一大批原来支持他的干部。宗室中曹真曹休夏侯尚等,太子四友陈群吴质、朱铄、司马懿都进入权力中心。到黄初六年,司马懿录尚书事,任抚军大将军,已是曹魏公司的领导班子成员。曹丕巡视前方时,司马懿就留守后方。曹丕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这权力的半壁江山可以交付在司马手上,可知曹丕对司马的信任和倚重。但其时曹魏手握兵权,重量级人物还是曹真、曹休他们。

  曹丕死,魏明帝曹睿接班。辅政大臣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四人。这四个人互相牵制,互相制约,谁也不可能一家独大,成为权倾朝野,威胁到曹家社稷江山的人物。曹睿聪明颖悟,坚毅深沉,在历代皇帝中算不错的一位。但初时为避嫌,曹睿并没有参与政治事务,与大臣也无交集。直到黄初七年的夏天,曹丕快不行了,才立曹睿为太子。这样匆匆忙忙地当上皇帝。曹睿虽已成年,对政务的处理肯定要依赖这些辅政大臣。孙权听到曹睿接班的消息,就以为曹魏会出现主弱臣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