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科学》气候史上最大的骗局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气候史上最大的骗局

    气候变迁、地球暖化是被科学家操控的一场骗局。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早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就掌握到证据,气温已经停止上升。可惜,知道这个证据的人不多,因为这些内容被当作绝密档案封存起来了。直到前不久,英国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计算机遭到黑客攻击,一封关于气温变化的邮件内容公之于众,科学家运用统计的把戏,蒙骗世人全球气温下降的事实才大白于天下。

    骗局,还是真相

    科学家和环保人士不厌其烦地大肆宣传全球变暖的严重后果,有人甚至这样形容气候危机:“气候危机和金融危机对人类都是威胁,但金融危机要钱,气候危机要命。金融危机的发生让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失业率上升,导致人们的财富缩水、收入减少。气候变化相对缓慢,就像温水煮青蛙,让人类在不知不觉中面临巨大的灾难,诸如冰山融化、大河断流、环境恶化、生态难民大量产生,社会动荡。两个危机,孰轻孰重,就看我们要钱还是要命。”

    要钱也好,要命也罢,放下这些暂且不论,话说回来,全球气候真在变暖吗?

    美国《地球物理学研究快报》杂志上的一份研究表明:经考察,20世纪50年代南极的冰的平均厚度为1.67米,如今冰的平均厚度达1.89米,足足多了0.22米。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过去几十年,南极洲大陆的冰川不是缩小,而是在增加。不光南极是这样,地球上其他很多地方的冰川也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增加的趋势。

    不过,在全球变暖这一议题上,科学家之间的意见分歧不小。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就认为“冰川增加只是特例”,甚至直接反驳了“冰川厚度增加”,认为其违背了全球变暖的事实。

    北极行走在融化的冰川上。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了全民关注的话题,面对反常的天气变化,科学做出的解释是真是假,让我们普通人看得不太明白。

    科学家尚且如此纠缠不清,那些伪专家或以伪专家组成的团体就更加难以分辨清楚了。他们或者略懂皮毛,或是一窍不通,但却大言不惭、信誓旦旦地对外宣称全球气候变暖了。这部分所谓“专家”的拥趸却不少,别有用心的政治家和情愿上当的媒体从业人士都趁机为之呐喊助威,而趁此投机倒把的利益方则在底下偷着乐。于是乎,清洁能源出现了,风力发电时兴了,碳也可以交易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既然这里面有那么多利益,当然就少不了大肆宣传。很多看过两只北极熊站立在融化冰川上的照片的人,免不了要相信它们注定会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牺牲品。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看过后就曾“啊”的一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戈尔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使那些北极熊“无处可走”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有人指出,照片拍摄于8月份的阿拉斯加,那个时候阿拉斯加出现冰雪融化的现象再平常不过了,没有冰雪融化反倒不正常。其实,用北极熊做这样的宣传不大明智,因为最近的调查显示,北极熊的数量正在上升。

    不管各方有什么样的意见,致力于解决气候变暖的《哥本哈根协议》还是达成了。2009年12月19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13天拉松式的艰难谈判后,通过了不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这个协议的出台意味着世界各国基本取得了一致意见,即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但对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各方说法不一。发达国家(西方欧美各国)说,发展中国家排出了太多的二氧化碳,导致了气候变暖。他们的主要矛头指向中国,因为中国的发电厂多,汽车多,工业污染严重。

    事实是这样的吗

    众所周知,中国大规模开展现代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在此之前的气候是怎样变化的呢?

    从1880年开始看,一直到1940年,全球气温是上升的,之后开始稳定地下降,到1975年为止才停止下降。

    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贝拉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有来自世界各地192个国家的代表参加,参与人数超过了15000人。本次会议诞生了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因此,本次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照片为辛格、温家宝、奥巴马和卢拉等领导人在大会期间商讨的场景。

    国外科考人员在对融化的冰川做探测。他们希望以此能检测出冰川融化、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些原因。

    这么看来,1880年以后的气温上升肯定算不到中国的头上。不算在中国的头上,该算在谁的头上呢?查查历史书就知道,那个时候哪个国家开始了工业化?是欧洲,是美国。

    1940年之后的全球气温是下降的,但对应当时的历史却发现,各个现代国家正到处建发电厂、水泥厂,大量使用汽车、飞机。是不是很奇怪呢?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增加,可气温却节节降低。一直到1975年,这种下降的势头才停止,开始小幅上升,但也远远低于11世纪—14世纪的气温。

    其实,根据最新的数据,2000年以后的气候是非常稳定的。我们知道,地球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在这漫长的历史当中,气候不会总是一条平行的直线,有点起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仅仅拿着一小段历史就说气候变暖了,实在是很勉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宗兹对哥本哈根会议所使用的气候研究报告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认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在四次评估报告中都过分强调了人为因素而忽略了多种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仅会让中国平均温度上升0.5摄氏度,但自然因素却将使得中国在2020—2030年之间的平均温度下降0.8摄氏度。也就是说,中国的气候将越来越冷。

    而更多的科学家则认为,目前断言说地球气候正在变暖或变冷都为时过早。影响地球气候的因素比较复杂,预测气候冷暖会很艰难。但也有学者指出,预测气候变化不用讲太复杂的理论,只考虑太阳黑子活动即可。其实,这个道理是很浅显的,大家都能明白,白天比较暖和,是因为有太阳。晚上比较冷,是因为没太阳。这个冷热不是因为你开车多少造成的,也不是因为发电多少造成的,仅仅是因为是否有太阳。过去的气温变化也清楚地表明,在太阳活动期,气温就会升高,而太阳无活动期,气温就会降低。17世纪中叶的小冰河时期,太阳没有黑子,这个时期是太阳的无活动期,当时的气温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前文提到的气温在1940年之前是升高的,在之后连续下降了35年,而丹麦气象学会的科学家记录的20世纪的太阳黑子活动情况完美解释了这一现象,他们发现1940年之前,太阳黑子大幅增加,1940年之后开始减少,20世纪70年代之后又开始增加了。

    政客们想干什么

    太阳黑子活动可以完美解释全球气候变化,确实,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气温上升了,但这正常得很,用不着担心。不过,政治家们却不这样想,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太平洋上的几个岛国人员来到会场诉苦:“啊呀呀,全球气候变暖了,北极、南极的冰川融化了,海平面上升了,我们的国家就要被淹了。”他们还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展示了一幅“海底办公图”,希望得到大家的同情。

    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上达成。不过,号称“世界领袖”的美国从没有在国内批准加入这个条约,2011年12月,加拿大也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

    他们的目的达到了,没有反对声,只有同情。

    虽然对二氧化碳是否导致全球变暖这个课题,整个科学界一直争议不断——我国着名学者、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葛剑雄几年之前就在各种场合表示,现在下结论说全球变暖为时过早,对待地球气候问题不能无忧,但也并不过虑——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各种质疑的声音仿佛都人间蒸发了,只有一些鼓吹气候变暖的科学家的声音被传达了出来。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政客要干什么?利益,一切都是利益在作祟。

    《华尔街日报》说:“这些气象学家利用各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心,用一些不实数据制造气候变暖的假象,营造恐慌心理,然后从政府或其他机构手中骗得了更多的科研经费。而实际上,全球变暖并没有那么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人为夸大和扭曲的。”德国《明镜》周刊上有一篇文章说:“英国顶级的气候研究机构哈德利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10年来全球气温一直很平稳,没有上升。”

    既然气候没有变暖,那么怎么应对这些国家的哭诉呢?《明镜》周刊最后建议:“让‘冰山融化,大水淹没德国汉堡’的谎言见鬼去吧!”

    图为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人们面对日益变暖的气候提出了严重的抗议,举行了示威游行。在游行的横幅上写着“气候混乱”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