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科学》科学巨匠背后的真假数据
科学巨匠背后的真假数据
提起巴尔的摩事件,在科学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果评选最大的学术不端事件,巴尔的摩事件敢称第二,就没有敢称第一的。这个事件前后折腾了十年,官方才给出了定论,但关于此事的是是非非,至今都没有平息。
论文遭到质疑
1986年4月,巴尔的摩和T. 伊玛尼茜`嘉莉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很长,这里就不列出来了,读者们只要知道该论文中的数据如果无误,那意义将非同一般。
大卫`巴尔的摩,“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在美国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声名赫赫。反倒是另一个合作者T. 伊玛尼茜`嘉莉名不见经传,当时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研究员,但事情坏就坏在这个不起眼儿的人身上——有人怀疑他们发表的论文中使用的实验数据有假,而这个实验恰恰是T. 伊玛尼茜`嘉莉完成的。
大卫`巴尔的摩
美国微生物学家,原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研究脱氧核糖核酸重组技术的先驱。1975年,他与其他科学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其实,T. 伊玛尼茜`嘉莉早年并不缺少造假的经历,她在申请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博士学位时,曾说自己毕业于巴西圣保罗大学,又于1970年从日本京都大学获得发育生物学硕士学位。
第一句话没错,但下面她说谎了,京都大学从未授予她硕士学位——不是她学习不合格,而是她根本就没有在这所学校学习过。不过,这次造假事出有因,因为赫尔辛基大学和某些欧洲大学一样,规定只有在获得硕士学位之后才能读博士。伊玛尼茜`嘉莉当时为了能读博士,只得伪造一个硕士学历,最终她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赫尔辛基大学免疫学博士学位,此后她就把那个假硕士学位当真了。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一所研究型私立大学,位于马萨诸塞州(麻省)的剑桥市。麻省理工学院培养了众多对世界产生影响的人士,是全球高科技和高等研究的先驱领导大学,无论在美国还是全世界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1981年,伊玛尼茜`嘉莉当上麻省理工学院癌症中心的助理教授,开始了与巴尔的摩实验室的合作,直到1986年4月25日那篇争议性论文的发表。
论文发表之前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1985年年初,伊玛尼茜`嘉莉与麻省理工学院癌症中心的其他几家实验室联合向国家癌症研究所申请资助,最后被国家癌症研究所拒绝了。这么一来,她只好另谋生路,后得到了塔夫cí大学医学院教授亨利`沃提斯的帮助,转而到塔夫cí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事情就是这么巧,质疑论文有假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塔夫cí大学医学院教授亨利`沃提斯——对,就是帮助伊玛尼茜`嘉莉的那个人——的得意弟子玛格特`欧图尔。伊玛尼茜`嘉莉对欧图尔当然非常熟悉,因为正是她将欧图尔招入自己的研究室的。
欧图尔为什么会知晓论文数据有假呢?还是跟伊玛尼茜`嘉莉有关。可以说,是伊玛尼茜`嘉莉自己将自己的前途一点点葬送的。
欧图尔来到伊玛尼茜`嘉莉的实验室后,曾和牟玛`里斯布(注意,此人也是论文作者之一)做过论文中提到的实验,结果非常理想。但当欧图尔一个人做实验时,结果却大相径庭,再也重复不出想要的结果。于是,欧图尔心里有了怀疑,就要求看实验室的原始数据,谁料却遭到了伊玛尼茜`嘉莉的拒绝。后来,伊玛尼茜`嘉莉索性打发欧图尔去养老鼠,因为欧图尔的研究还有3个月才结束,正好靠养老鼠消磨美好时光。
不过,伊玛尼茜`嘉莉很快就为这个决定后悔不已了。
一只老鼠引发的“血案”
1986年5月7日上午,已经养了数天老鼠的欧图尔百无聊赖之际,去查一只老鼠的谱系。她找到记录老鼠谱系的记录本,无意中发现了17页血清学实验数据,这些数据与论文报告的明显不一致。
于是,欧图尔找到塔夫cí大学医学院病理系主任反映这个问题,得到的答复是这事归麻省理工学院管。随即,欧图尔又来到麻省理工学院。癌症中心主任赫曼`埃森要求欧图尔详细写一下经过。随后,埃森将巴尔的摩、伊玛尼茜`嘉莉等相关人士邀请到一起,举行了一个内部会议。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美国主要的医学与行为学研究机构,任务是探索生命本质和行为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充分运用这些知识延长人类的寿命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埃森是巴尔的摩的崇拜者之一,他认为论文中虽然的确存在错误,但那个错误完全不影响大局,故没有更正的必要。巴尔的摩在会议中说,他会给所有进行类似研究的人写信通报论文中的这一“微小”错误。
欧图尔对这样的结果非常不满,但也无可奈何。眼看此事就要一了百了,又有一位重要人物粉墨登场了。巧合的是,即将登场的这个人和伊玛尼茜`嘉莉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此人名叫查尔斯`马普里索普,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时曾和伊玛尼茜`嘉莉吵过架。马普里索普从欧图尔嘴里得悉这条消息后,预感到报仇的机会来了。
1986年夏天,马普里索普联系到“打假斗士”斯图尔特和费德,向他们反映了伊玛尼茜`嘉莉论文造假一事。斯图尔特和费德马上写信给巴尔的摩和伊玛尼茜`嘉莉,要求查看原始的实验记录,伊玛尼茜`嘉莉对此一口回绝。两位“打假斗士”并不灰心,他们有的是方法,接下来他们发表公开声明、举行报告会、写信,直到引起民主党众议员、众议院能源与商务委员会主席约翰`丁格尔的注意。
国会听证会
美国国会举行的听证会有很多种,每当遇到重大事件时,国会相应的常设委员会,如外交委员会、司法委员会等都可以举行听证会。听证会可以对当事人展开调查,当事人必须出席,甚至必要时委员会可发出传票。接到传票的当事人要小心了,再不出席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科学巨人与政治家的对垒
众议院的丁格尔是一个重量级人物,他雷厉风行、敢作敢当,敢跟国防部对着干,揭露国防合同造假;敢拿华尔街那些金融寡头开刀,毫不客气地调查金融公司的腐败行为。这样的人参与到此事中来,伊玛尼茜`嘉莉明显感到了压力。
但与此同时,巴尔的摩也开始了反击——指望没有名气的伊玛尼茜`嘉莉,结果只会败得很惨——他主动要求美国卫生研究院(NIH)进行官方调查。
1988年1月,NIH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专门审查此事。委员会共有3个人,主席是一家制药公司的首席科学家约瑟夫`戴维,两位委员分别是洛克菲勒大学的詹姆斯`达尼尔和哈佛大学的弗雷德`阿尔特——此二人与巴尔的摩关系莫逆,一个是自己的好友,一个是自己的学生。由这样的委员会来审查,巴尔的摩当然表示热烈欢迎。可惜好景不长,丁格尔知道委员会中的3个人竟然有两个人跟巴尔的摩关系不一般后,马上终止了NIH的调查,直到NIH换掉相关人员之后,调查才重新开始。
1988年4月12日,丁格尔举行国会听证会,开始正式调查论文造假一事,出席听证会的证人清一色都是欧图尔和站在她那边的人——马普里索普、斯图尔特和费德等人,而巴尔的摩这方面的人一个也没有。
巴尔的摩大为震怒,他公开给几百名科学家写信,宣称国会的介入只会使科学蒙羞,一旦政治参与进来,事情将变得无法收拾。科学家们纷纷响应巴尔的摩,抗议丁格尔的所作所为。
这下轮到丁格尔愤怒了。政治家一发怒,后果很严重,丁格尔使出了自己的撒手锏——传票。传票是开给伊玛尼茜`嘉莉的,丁格尔命令她交出实验记录本。一开始,伊玛尼茜`嘉莉很不情愿,后来迫于压力,才不得不将记录本交给NIH。
最精彩的好戏在1989年5月4日上演了,三名来自美国特勤处刑侦服务部的专家亲自对笔记本做了鉴定,认定实验记录是伪造的。
随后,戴维——NIH调查委员会主席——做证说伊玛尼茜`嘉莉在报告里曾提到做了某个实验,而经过调查发现,她实际上并没有做。戴维委婉地称这种行为为“严重错误”。
最令人关注的当然是巴尔的摩。谁都知道,听证会实际上是巴尔的摩和丁格尔两人的对决。巴尔的摩在听证会上慷慨激昂,指责丁格尔是典型的先定罪再找证据,这种行为是对科学的最大蔑视。至于刑侦专家出示的结果,巴尔的摩拒绝做出评价。
丁格尔自然不会束手就擒,随即拿出一封机密信件,信是巴尔的摩写给埃森的。在信中,巴尔的摩说:“我不明白,为什么伊玛尼茜`嘉莉会选择使用这些数据并误导我们两人和那些读这篇论文的人。”显然,这说明他那个时候已经知道了论文中的造假行为。但巴尔的摩马上解释说,他当时写那封信,不过是基于埃森提供的错误信息,而埃森之所以会弄错,完全是由于伊玛尼茜`嘉莉糟糕的英语表达能力使埃森误会了她的意思。
塔夫cí大学
美国波士顿地区一所非常有名的大学,也是波士顿五大名校(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塔夫cí大学、布兰迪斯大学、波士顿学院)之一。在2012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的美国大学综合排名中,塔夫cí大学位居第28位。
这样的解释听起来未免有些牵强,丁格尔和巴尔的摩大吵起来,单从气势上看,似乎巴尔的摩占了上风,不过从最终的结果看,巴尔的摩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1991年3月14日,美国国家卫生院根据特勤处刑侦专家对实验记录本进行的鉴定结果,最终认定伊玛尼茜`嘉莉在论文中造假。
至此,这件公案才算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