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知识百科>什么是湿地?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2月2日,一个平凡的日子被一个平凡的名词点亮——湿地日。湿地是与森林、海洋并列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hú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最具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滩涂等,还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通常,湿地是泛指一些水陆交接的环境。湿地与森林、农田、草地等生态环境一样,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种类丰富、生产力很高的生态系统。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被科学家们称为“地球之肾”、“自然界重要的基因库”。

      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它们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湿地日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1996年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