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百科>什么是手足口病?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多年存在的传染病,主要病原体为EV71和CA16两种病毒,临床上以手掌、脚掌和口腔发生特殊的圆形疱疹为特征,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大多发生在春末夏初,7月达到高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以1~4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密切接触者及成人也可发病,传染性仅次于水痘,一般预后良好。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该病传播途径多样,以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皮肤、毛巾、玩具、食具、以及衣服、食物等引起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若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然具有传染性。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了手足口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A16,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罗尼亚、巴西、加拿大、英国、德国、保加利亚、匈牙利、马来西亚、日本等很多国家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其中,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

      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发现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先后发现疫情。2008年4月手足口病于安徽阜阳市再次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