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中药的命名方法繁多,以产地、形态、功效命名者较多,也有以人名、气味、避讳等命名,方法丰富多彩。

      因产地命名:我国幅员辽阔,生态环境各地尽不相同,南北迥异,差别甚大。因而各种药材无论在产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一定的地域性,自古以来药物学家都非常重视“地道药材”。所以以产地命名的药物即应运而生。如阿胶,产于山东泰安东阿县,以东阿阿井之煎黑驴皮而成,故驴皮胶称阿胶;又如黄连、黄柏、续断等以四川产者为佳,故称川黄连、川黄柏、川断;橘皮以广东新会产者为好。故称新会皮、广陈皮;茯苓以云南产的最好,故名云苓;砂仁以广东阳春产的质量好,又名阳春砂;地黄以河南怀庆产者最佳,故称怀地黄;人参主产于东北三省,尤以吉林抚松产者为佳,故名吉林参,等等,都是因该地所产的药材质量好,疗效高,因而常在药物名称之前冠以产地之名。

      因形态而命名:中药的原植物和生药形状,往往有其特殊之处,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人们常常以它们的形态特征而命名。如大腹皮,即以形似大腹而命名;乌头,因其块根形似乌鸦的头而命名;人参乃状如人形,功参天地,故名。罂粟壳、金樱子都是因其形状似罂(口小腹大的瓶子)而得名;膝的茎节膨大,似牛的膝关节,故名牛膝;兜铃则因其似马脖子下挂的小铃铛一样而得名。

      因气味而命名:某些中药都有特殊的气味,因而成了药物命名的依据。如麝香,因香气远射而得名;丁香、茴香、安息香、檀香等香料药,因具有特殊的香气,故以“香”字命名;而败酱草、臭梧桐、墓头回等,则因具有特殊臭气而得名;腥草,以其具有浓烈的鱼腥气味而命名。

      因滋味而命名:每种中药都具有一定的味道,某些药物就是以它们所特有的滋味来命名。如五味子,因皮肉甘酸,核中辛苦,全果皆有咸味,五味俱全而得名;甘草以其味甘而得名;细辛以味辛而得名;苦参以其味苦而得名;酸枣仁以其味酸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