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一词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书香”古时指典籍,也指读书人的书卷气息。“书香”最早的由来,则是因为一种名叫芸草的植物,又叫芸香,因其气味能杀书虫,人们遂把芸香草夹在书中,书中清香之气,日久不散,打开书后,香气袭人,故对其散发之香称之为“书香”。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辨证一》中描述芸草:“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间叶间微白如粉污。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

      晋人成公绥写有一篇《芸香赋》,说芸香草“美芸香之修洁,禀阴阳之淑精”。芸香辟蠹,成为古人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也是一种颇含意之举,因此它每每出现在诗人笔下。唐人常兖在《晚秋集贤院即事》中说:“墨润水文茧,香销蠹字。”姚合《偶题》说:“迟日逍遥芸草长,圣朝清净谏臣闲。”宋人梅臣《和刁太傅新墅十题`西斋》诗有:“请君架上添芸草,莫遣中间有蠹鱼。”

      “书香”二字因芸草而来,又与书籍结了缘,所以后来被人们广泛地引申,把与图书典籍有关的事物都冠以芸草之名,如“芸帙”、“芸编”都喻指书卷;读书仕进者谓之“芸人”;“芸签”原为书签,后也借指图书;“芸香吏”则指校书郎;因书室常备有芸草,又是藏书的地方,故称书斋为“芸窗”、“芸扁”、“芸署”、“芸阁”、“芸省”、“兰台”等。兰台相当于现在的档案馆,早在汉代便有“芸台”的别称。这些在古代诗文尺牍中是常见常用的名词,都有书香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