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二胡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拉弦乐器之一。关于二胡最早的记载是在宋朝,称二胡为胡琴或南胡。二胡的前身可能是“奚琴”,在唐代的北方奚族,用竹片夹在两弦之间磨擦而发音的叫奚琴。到了公元11世纪,宋代音乐理论书籍《乐书》有关于奚琴的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善其制,以竹扎之,至今民间用焉。”明代尤子求《麟堂秋宴图》所绘的胡琴图与现在的二胡很相似,即卷颈龙首,二弦,用马尾拉奏,并置有千斤。
弓弦乐器,虽比其他乐器出现得较晚,但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尤以明清以来,弓弦乐器以“能歌善唱”的特质,为适应地方戏曲伴唱所需,逐渐繁衍出各式各样的胡琴,粗略统计便有50多种;如伴奏梆子戏的板胡、京剧的京胡、粤剧的粤胡、越剧的二胡,其普及程度居于胡琴类的前列。如以琴筒结构分类,皮膜结构的就有11种,板面结构的约有12种。胡琴,音色柔美圆润,擅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可独奏、合奏,可说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便有“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的记载。
到了清代,多种变体胡琴的出现,胡琴遂成为中国弓弦乐器的统称。至于二胡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据考,可能是清末南方民间艺人给取的名字,它最初叫“二嗡子”,“二”是与高音胡琴相比较而言,意即高音第一位,低音第二位;而当时流行京城的京剧,伴奏所用的京胡,它的发音高亢、嘹亮,但为使伴奏更富于层次感,特别加入了发音柔软、比京胡低八度的第二把胡琴。由此分析,从京剧伴奏中排第二位的胡琴,再从它的定弦和音色来看,可否说明胡琴名称的由来。
相关阅读
- 青蛙和癞蛤蟆有什么不同?
- 我们在动物园看到了袋鼠,那么还有其他有“袋”动物吗?
- 在度假中吃到鸭子的时候,我就想:鸭子嘎嘎的叫声没有回声
- 奶奶在去墨西哥旅游的时候
- 牡蛎体内是怎样产生珍珠的?
- 为什么在海水中容易浮起来?
- 为什么海水是咸的?
- 海滩上的沙子是从哪里来的?
- 海拔高的地方,比如高山,是如何影响我们做饭的呢?
- 为什么将石子投入水中会激起一片涟漪?
- 为什么野葛会导致皮肤发痒?
- 为什么蛇没有腿也能滑行?
- 为什么给车辆加速的时候,车轮好像在倒转?
- 为什么在雨中开车的时候,雨滴会斜落在车上?
- 抬眼望去,秃鹰盘旋在原野的上空。为什么它们在动物的尸体周围盘旋呢?
- 利用北极星,你真的能够知道自己在哪里吗?
- 为什么夏季白天最长的一天不是最热的那天?
- 在学校做数学题的时候,我就在想:世界上最大的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