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鼓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中国鼓主要发源于中原地区。有关传说和古籍记载很多。关于最早的鼓,《世本》说:“黄帝以其皮为鼓”(夔是一种动物);《礼记》:“夏后氏之鼓足”(鼓足――下有支脚的鼓)。

      据《经》、《周礼》、《礼记》等大量古书记载,中原地区鼓的形制,在秦汉前达20余种。从这些文字记载和发掘出的文物,可以看出当时鼓的发展和达到的水平。从制鼓材料来看,最早用陶土做筒,殷商已有木筒鼓。鼓膜在原始时期已用兽皮。

      在古代,鼓不仅是乐器,而且还是军中必备之物。《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汉朝初年,守卫边疆的军队常用鼓、箫、笳等乐器合奏一种乐曲,以壮军威,叫做“鼓吹”;军中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号施令者,叫做“鼓角”;出战时擂鼓呐喊,大张声威,叫做“鼓噪”。鼓,还有特殊作用:有一种铜鼓,古代人把它作为一个地区或一个部落的政权与经济势力的象征,族长或酋长像保护身家性命那样保护这种铜鼓。此外,在寺庙中,“晨中暮鼓”,鼓还可以作为报时的工具。

      壮族腰鼓,又称横鼓,两端形状大小不一,两面皮膜均绷于铁圈上,再以绳索拉紧绷于筒口,两面发声各异,长约60厘米,用时悬置胸前,或以双手拍击,或右手持杖左手以掌击奏,常用于歌舞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