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秦腔是在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的。秦腔大约是在明中叶形成的,至明末秦腔已十分成熟,开始向各地流传。到清朝中叶,已在整个中国演出过,广东的“西秦戏”还流向了海外。

      秦腔唱腔主要以七声徽调式为主,音调激越高亢,以梆子击节,节奏鲜明,七字一句,音乐为板腔体。秦腔的伴奏乐器文场有二弦子、板胡、二胡、笛等;武场有暴鼓、干鼓、堂鼓、铰子等。主要击节乐为梆子和牙子。还吸收了一些民乐和西洋乐用以丰富音乐表现力。

      秦腔的传统剧目有3000多个,新中国建立后整理、重编,使不少传统戏在思想、艺术上有所提高。目前秦腔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剧种。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miǎn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