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吴哥窟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吴哥窟是柬埔寨著名的佛教遗迹,柬埔寨古代石构建筑和石刻浮雕的典型。吴哥窟即吴哥寺,又称小吴哥,是“寺之都”的意思。位于暹粒省暹粒市吴哥通王城南郊。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为供奉毗湿奴而建,花了30多年。

      吴哥窟设计庄严匀称,比例和谐,无论是建筑技巧,还是雕刻艺术,都达到极高水平。吴哥窟正门向西,与吴哥通王城南门外大道连接。吴哥窟的主体建筑是位于内围墙之内的三层宝塔式建筑物。在最高一层的平台上,矗立着象征神话中诸神之家和宇宙中心的5座尖顶宝塔。正中央一座宝塔最高,达42米,即高出地面65.5米。每一层平台的四周都绕以石砌回廊。廊内有庭院、藏经楼、壁龛、神座等。

      吴哥窟的艺术杰作,不仅表现在吴哥窟的建筑本身,还在于吴哥窟的浮雕石刻。它是吴哥艺术的精华,全部的石砌回廊、殿柱、门楼、宝塔都有精美的石刻浮雕,而以最低一层的浮雕回廊为最精美。壁面布满浮雕画面,题材大都取自印度史《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中的神话故事。东廊刻的是“乳海翻腾”的传说;北廊是毗湿奴同妖魔作战的故事;西廊是这个故事的继续:“神助战”图;南廊反映高棉人抵抗外敌入侵的战争情景。这一幅幅的浮雕画寓意深刻,形象逼真,人物姿态生动,表现了高棉能工巧匠的卓越艺术天才。

      15世纪上半叶吴哥城废弃,吴哥窟随之荒芜。1860年吴哥窟被重新发现。柬埔寨人民重新加以修整,成为世界闻名的古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