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天竺),相传于公元前6世纪由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悉达多传说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485年,活了大约80岁,大致与我国的孔子同时。因他是释迦族人,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

      佛教是在古印度奴隶制度下,社会极为动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一批城镇小邦兴起(包括迦毗罗卫国),经常互相侵并,发生冲突。雅利安人自中亚细亚进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土著民族后,创立了野蛮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等,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侣(称为婆罗门)为最高的社会阶层,奴隶(称为首陀罗)是最下贱的阶层。首陀罗是非雅利安人,受着极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被婆罗门随意驱逐甚至残害。

      这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不仅被定在法律中,还神圣不可动摇的规定在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义中。当时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集中反映在种姓制度问题上,形成了尖锐复杂的斗争,人们痛苦、失意、无望、颓废。一个小邦王子的悉达多日益苦闷,产生了消极厌世的念头,不愿继承王位,便外出寻道。开初他也想从婆罗门教中悟出解除苦难的方法,但终于不合心意,便舍弃了婆罗门教,闭居山林静坐。经过几年的冥思苦想,一天他坐在一棵毕钵罗树(后被称为菩提树。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下终于悟出了解脱苦难之道,便宣布自己成佛了。后来他便到中天竺各地进行传教活动,组成僧侣集团,逐渐形成了佛教。到他死的时候,佛教在社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