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越剧约在1906年登上农村舞台,是中国300多个剧种中较年轻的一个。最早称“落地唱书”,以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或“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等。

      越剧,起源于山清水秀的浙江嵊县(现改为嵊州市),嵊县位于绍兴南邻,春秋时期统称为越国。嵊县在民国以前属绍兴府管辖,故曾有“绍兴文戏”、“绍兴戏剧”等称谓。

      1939年,在上海演出的“女子文戏”有十多家,各戏班在海报上或报纸上做广告,虽然都用“××台女子文戏”的名称,但是,在各戏报上,记者和投稿者对之称谓是参差不齐,有的称之“绍兴文戏”,有的则称“的笃班”、“女子文戏”或“小歌班”。当时,《大公报》记者樊迪民,浙江杭州人,正困居“孤岛”上海,被姚水娟聘为“越吟舞台”的编导,他想把“绍兴女子文戏”改个固定的名称。当时他正在读李白集以自娱,李诗中有几首《越女词》,细味词意,李白对嵊县剡溪这个地方有特殊的感情。在《越女词》中,李白描写了越女美丽的容貌,也描写了剡溪的青山绿水,曾有“镜湖水如月,剡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的句子。樊迪民从这里得到启发,首先想到一个“越”字。同时,他又联想到绍兴是越王勾践吸取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嵊县是绍属之一,如果把嵊县的“女子文戏”改称为“越剧”,既符合诗仙的意境,也适合抗日战争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