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科举考试起源于隋朝,一直延续到明清。以明清两代为例,主要的考试有这样几种:

      童生试:它有点像现在的入学考试,无论年龄大小,应试者都称“童生”,因此叫童生试。它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主要是县试。县试由各县县官主持,一旦考试合格,就取得了“生员”资格。这“生员”就是人们常说的秀才

      乡试:由取得“生员”资格的人参加,是在各省省城(或京城)举行的考试,每三年一次。因多在秋季举行,又称“秋试”。考中者便称为“举人”,也就是“中举”了。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由各省的“举人”会集到京城举行的一种考试,也是每三年一次。因多在春季举行,又叫“春试”。考中者称“贡生”,意思是贡献给皇帝选用的“生员”。考中第一名的叫“会元”。

      殿试:由取得“贡生”资格的应试者参加,进京入朝上殿,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考试录取的人十分有限,只取三甲,各甲只取三名。凡考中各甲头三名的都称为“进士”。考中一甲第一名的叫做“状元”,又称“殿元”、“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在清代,殿试之后对进士们还要再进行一次“朝考”,特派朝中大臣阅卷,然后根据殿试的名次和朝考成绩,由皇帝分别授予官职。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中了状元,就等于做了朝廷的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