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衙门是从古代军旅营门的别称“牙门”演变而来的。古时常用“爪牙”一词指代地位重要的将领。《经`小雅`祈父》中有“祈父,予王之爪牙”;《后汉书集解》中有“武帝征四夷,有前后左右将军,为国爪牙”。这些执掌国家军事和武卫的将领,都是君王器重的左膀右臂,所以用猛兽的爪牙来形容他们。而他们为了突出自己的地位,也往往将猛兽的爪牙摆放在办公和指挥场所。后来发展到用木头制成象征性和夸张性的兽牙,置于营门两侧作为装饰。这就是“牙门”。

      “衙门”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王浚传》:“时有八百余人,缘石头城劫取布帛,臣衙门将军潜,即收得二十余人。”不过“衙门”在这里只是马潜的职务。“牙门”何时演变为“衙门”,并成为官府的代称,今天已无从考证,但最迟应该在唐代。唐人丰演《丰氏闻见记》对此作了比较详细的考证。他说:“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稍讹变转而为衙也。”由此可见,当时的官员都有点儿尚武精神,为了显示出武夫气概,就把自己的办公场所也称作“牙门”。后又逐渐演变成“衙门”。宋人周密《齐东野语》中也说:“近世重武,通谓刺史治所曰牙……俚语误转为衙。”

      到了宋代,“衙门”一词广为流行,人们就只知道“衙门”,而不知有“牙门”了。以“衙门”为基础,又产生了“衙役”、“衙内”、“衙牌”等与官府相关的职业、物品的称谓。到了近世和当代,“衙门”和“衙门作风”又成了官僚主义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