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数字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当人们开据正式票证时,除了把金额写成阿拉伯数字外,还要写上汉字大写数字,这是我国财经账务上的一个规定。关于它的起源,还要追溯到明朝

      据史书记载,明朝初年,有四大案件轰动一时,其中有一重大贪污案“郭桓案”。郭桓曾任户部侍郎,他利用职权,勾结地方官吏更改数字大肆侵吞政府钱粮,贪污累计达2400万石精粮,这个数字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等,对明初孱弱的财政是一个巨大损失。此案牵连12个政府高官、6个部的大小官员和全国许多大地主。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惊,他下令将郭桓及间案犯几万人斩首示众。为了杜绝这类案件的再次发生,制定了严格的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并在全国财务管理上实行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其中较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改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jiǔ拾陌阡”。这十个读音相同但不宜篡改的字,作为庄重场合(如财物收据、记账)的专用数目字。这一方法的实行,防止财务官员乱改数字,堵住了一些账务管理上的漏洞,对巩固新生的明朝政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后来,人们在使用这种数字记账的过程中,又逐渐用“佰仟”二字取代了“陌阡”二字。到了近代,阿拉伯数字引入我国,财务系统中用它与汉字大写数字相配合,具有相当大的实用性,因而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