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定级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地震作为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沉重的,在地震多发地区,人们更是提心吊胆。每次发生地震后,科学工作者总要告知地震为多少级,那么地震震级如何得来的呢?

      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意大利和瑞士的科学家都曾提出过划分震级的方法。但这些标准都是按照地震造成的破毁程度为依据,应该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烈度”,并非真正表示地震的强度。1939年,美国人里奇特和古腾堡在分析加州发生过的地震时,试图建立一种能直接反映地震实际强度的分级法,级分成大、中、小三类。里奇特在研究时发现:越是强的地震,留下的曲线振幅就越大。里奇特意识到这是一种划分震级的理想参考依据。后来古腾堡建议,如果某次地震使距离震中100公里处的标准地震仪的划针摆动1微米,即记录下的曲线振幅宽1微米,这次地震就定为一级;如果曲线振幅宽达10微米,地震强度则要定为二级;依此类推,曲线振幅每扩大到前一级的10倍,就说明震级高了一级。这就是现在国际惯用的“里氏震级”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