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学分制是目前高等学校的一种较普遍的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学生只有修满一定数量的学分,方能毕业。学分制可以作为教学计划制定、课时分配、教师工作量安排等的依据。

      学分制是在选课制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18世纪末,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的传统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科技和生产的需要。学校必须适应现实需要,从而既要保留基础科学课程,又要增设新科学技术课程,课程体系因此变得越来越大,使得学生在一定年限内,已不可能全部修完这些课程,只能就一定的专业或学科范围内修习其中部分的必修课程,因此产生了选课制。最早实行选课制的是德国,而这种制度的改进则是在美国,美国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逐步地在大学中推行选课制。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分工和专业分工越来越自由化,导致了多种多样的教学计划。这就需要一个能适应各种教学计划的计量单位来进行教学管理,于是产生了学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