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称谓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俄国的最高封建统治者都称“沙皇”。“沙皇”这一称谓是怎么来的呢?

      公元14世纪后,东斯拉夫人在第聂伯河和伏尔加河流域所建立的大小封建公国随经济发展开始趋向统一。其中莫斯科公国势力发展最快。到了15世纪后期,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凭借实力逐渐征服了周围的小公国,最后又摆脱了蒙古人金帐汗国的控制,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俄罗斯中央集权的国家。为了名正言顺地进一步向外扩张,伊凡三世规定东正教为国教,还娶了拜占廷帝国(即东罗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亚`巴列奥罗格为妻。在拜占廷帝国于1453年灭亡后,伊凡三世大胆地自封为继承人。而且又盗用拜占廷帝国皇室的徽号双头鹰作为自己国家的徽号,妄想建立一个“第三罗马帝国”,并开始自称“沙皇”――可谓生搬硬套。

      “沙皇”的直译就是“恺撒皇帝”。“沙”就是“恺撒”的俄语音变。恺撒是古罗马显赫一时的大独裁者,实际是没有加冕的皇帝。因而欧洲统治者常用之和皇帝通用,作为最高统治者称号。伊凡三世自称“沙皇”,就是要步恺撒后尘,成为至高无上的君主,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但无论是伊凡三世,还是继任的瓦西里三世,正式的称谓仍旧是大公,并没有正式加冕称“沙皇”。直到1547年,伊凡四世才举行隆重仪式,正式加冕称“沙皇”,历史上称为沙皇伊凡四世。从此以后,俄国的沙皇君主制正式形成,除彼得大帝在1721年被奉以“皇帝”称号以外,历代封建君主大都袭称“沙皇”。名称一直沿用至革命前。1917年,俄国爆发资产阶级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君主制,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惧怕革命的资产阶级在保留沙皇制基础上实行君主制宪,可是人民再也不能忍受沙皇专制的统治,尼古拉二世的弟弟米哈依尔剐一当上沙皇就不得不宣布退位。十月革命胜利后,1918年,苏维埃政府正式判决了尼古拉二世和米哈依尔的死刑,把沙皇君主制最后送进了坟墓,“沙皇”这一称呼随着封建帝国主义一道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