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节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当今世界各国,使节是指一国常驻他国的外交官,或派驻他国的临时代办。而在古代,使节不是对官员的一种称谓,只是一种官职凭证。

      那时的使节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国君在封授卿大夫官职时,给予他们的任职凭证,也叫符信。一般用铜铸成,而且,官员任职地区不同,所授予的符节也不同。在山区任职的授节;在平原任职的授人节;在湖泽地区任职的授节。另一种是在使臣出使他国前国君给他的出使凭证,叫符节。一般都用竹子为柄,上面点缀着牦尾之类的装饰物,也叫旄节。张骞苏武在出使匈奴时,都持有这种符节。当然,这两种凭证在古代也都称为使节。

      公元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外交使节除政治、军事任务外,还要担负经济交往工作。因而,过去那种往来频繁的使节,已不适合外交联系的新形势,于是,威尼斯共和国第一个将驻外使节变为常驻代表。起初任期不得超过两年,后来延长到3年。16世纪末,在欧洲,常任驻外大使已成为一国驻他国的最高级外交代表,而且相当普遍,并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