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节度使的官职名称始于唐朝。当时唐和五代十国时期的节度使威风一时。

      唐朝沿袭隋朝的制度,在国内重要的地区设总管,后改称都督,管理几个州的军事。

      公元711年,唐睿宗任命贺拔延嗣为河西节度使,从此出现了节度使的称号。后来,朔方、陇右、河东等边镇也相继设置了节度使。

      节度使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因此节度使上任时备受重视,皇帝亲自派大员为其饯行,属下州县官吏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迎接。彩楼高耸,旌旗招展,鼓角齐鸣,节度使骑在高头大上,象征着权力的“双旌双节”高擎,由武装仪仗与五彩缤纷的旗帜簇拥而来。唐太宗时好大喜功,在边境上广设军镇,大量分封节度使。

      节度使管辖数州,总揽辖区内的军事、民政、财政,权力极大,可以随意任命官吏。公元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率领15万军队叛乱。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由盛转衰,从而出现了节度使割据四方的局面。直到宋代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才解除节度使对中央的威胁,从此节度使成为一种单纯荣誉性质的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