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州”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在中国,有许多地方名称都带有“州”字,如杭州福州、广州、永州、青州等,而且先秦时期还有刻“九州”于一鼎之说。这些名称都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那么州的由来是怎么样的呢?

      州最初出现于西汉,但并不作为正式的行政区建制。据历史记载,汉武帝执政时期,为了更好地管理地方,他将全国划分成13个监察区,称为“州”。每州都由中央派一长官,叫做“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

      直到东汉后期,州才逐渐演变为正式的地方行政区,州辖郡、县,刺史又称州牧,就是州的行政长官,拥有行政军事权。

      隋朝时,郡的建制被取消,只保留州、县。唐朝继承隋制,地方分州、县两级。州在地方行政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十分重视地方吏治,他把全国州刺史的名字都写在屏风上,随时记下他们政绩的优劣,作为赏罚的依据。

      在宋代,州的行政长官才开始改称“知州”,知州下属的官员有同知、通判,分别掌管财政、刑法、治安等。

      明清两朝,州有两个级别: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直属于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于府,级别与县相同。

      到清朝时,全国有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