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神社问题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每到8月15日,日本东京九段坡上的靖国神社内,就会有军国主义时代的残渣余孽搞一番令人作呕的表演,右翼团体乘机举行集会,渲染侵略有理的“爱国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为数不少的国会议员和内阁成员也到这里参拜……靖国神社是如何成为这样一个是非之地的呢?

      靖国神社原称“东京招魂社”,始建于1869年,1879年后改名为靖国神社,成为享受高规格待遇的“别格官币神社”,并由内阁的陆军部和海军部管辖,由军方秘密地决定什么人死后能够作为“功臣”进入神社,成为所谓的“御祭神”。

      靖国神社最初祭祀的是明治维新后两次国内战争(戊辰战争和西南战争)中的阵亡者,但是到后来,却专门摆放在对外侵略战争中丧命的军人等的牌位,成为宣扬和支持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和工具。这些战争,按照日本右翼学者的称呼,依次是“日清战争”(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征伐.....”(1874年借口日本渔民被杀入侵我国.....)、“北清战争”(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入侵我国)、“日俄战争”(190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3―1917年期间,出兵进攻中国青岛等地和太平洋上的德国殖民地)、“济南事变”(1927―1928年间,以保护日本侨民的生命、财产为借口3次出兵我国济南)、“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支那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大东亚战争”(1941―1945年)等。

      日本“二战”投降后,美国占领当局为铲除军国主义的精神及其滋生的土壤,于1945年底发布了“神道指令”,禁止日本政府对神社、神道进行经济扶持与监督,使宗教与政治脱钩;接着,又在“和平宪法”中写入“政教分离”的原则。靖国神社从国家所有变成了宗教法人。到1958年,被关押和被处决的甲、乙、丙各级战犯统统享受了《津贴法》待遇。同年,死亡的乙、丙级战犯进入靖国神社,1966年12月,东条英机等7名被处死的甲级战犯和7名在关押期间死亡的甲级战犯共计14人也进入靖国神社。

      到目前为止,作为“御祭”在靖国神社里接受合祭人员的确切数目是2466344名。

      迄今为止,已有多位日本首相参拜过靖国神社。1975年8月15日,当时的首相三木武夫以私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1985年,中曾根康弘以内阁首相的身份在8月15日参拜了靖国神社。此后,虽然每年都有许多日本内阁成员以公职或私人身份参拜,但内阁首相却不敢明目张胆地去。1995年,内阁首相桥本太郎也曾冒天下之大不韪,在8月15日之前以首相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2001年8月14日和2002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中国、韩国的反对,两次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内阁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是明目张胆地亵渎中国及亚洲人民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