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结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同心结是两股彩绳绾成连环回文的形式,然后再抽紧而成,后来有所变化,即折叠成扁平条状的两根锦带按同心结的结法编成长方形。后来男女之间把信笺彩纸折成同心结形,以表达爱情。

      同心结有永结同心的意思,据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载,新娘迎娶到男家时,两家各出一根彩段绾成同心结,男女各执一头,相牵而行,拜谒祖先,然后夫妻对拜。“牵巾”则是以同心结相牵。南宋时,吴自牧的《梦梁录》中也详述了牵巾的情景。首先是负责婚礼的礼官请出男女新人到堂中参拜,新郎披红挂绿,手持槐树木所制的木筒,牵着同心结倒着走,另一端新娘面向男方而行。到中堂时,由男方的女亲用枰或机杼挑开盖头,新娘方才露出花容。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之后,还要拜家神、家庙,行礼参见诸位亲戚。礼毕,新郎又牵着同心结倒行,牵新娘回新房,行交拜后坐到床上。

      婚仪的另一程序“合髻”,也要用同心结。《梦梁录》中写道:“男左女右结发,名曰合髻,又男以手摘女之花,女以手解新郎绿抛纽,次掷花髻于床下,然后请掩帐。”合髻实际是男女各剪下一缕头发,结成同心样式的髻,然后与新娘的花一起,掷于新床下,以青丝系同心。《东京梦华录》:“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饮讫,掷盏并花冠于床下,盏一仰一合,欲云大吉。”即用同心结拴在两个酒杯上,交臂而饮。酒喝完后,与花冠掷于新床下,如果酒杯一个仰,一个覆,就是大吉的征兆。

      除婚仪外,同心结还更多地出现在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表达对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的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将腰带结成同心结样式,作为各种腰带的结饰。韦庄《清平乐》,写女主人公长期望郎而郎不归,独守香闺愁怨思深的心情:“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再如宋末贾琼的妻子韩希孟,在元兵南下时被俘,义不受辱,在衣帛和练裙中写下:“初结合欢带,誓比日月炳;鸳鸯会双飞,比目原常并……”然后投江而死。也有将同心结作为佩饰的,冯延巳虞美人》:“不知今夜月眉夜,谁佩同心双结倚栏干?”或把同心结作为束发的带饰,如李商隐的《李夫人三首》:“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