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嫁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哭嫁之俗,早已有之。《礼记`曾子》说:“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意思是结婚时,女家三晚不灭灯,男家三天不奏乐,都要沉浸在悲痛中,想离家之苦,思亲人之恩。这种古俗相沿至今,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女儿出嫁,本是喜事,为何要哭?相传,有两种说法:一是蒙骗妖魔鬼怪。人间喜事,易遭鬼魅忌妒,必加害于新娘。为保平安,反喜为悲,哭得惊天动地,用这种“障眼法”使邪魔望而生畏。二是古代抢婚的遗俗。《周易`爻辞》:“乘斑如,泣血涟如。”说的是抢婚的马五花斑驳,被抢的女子哭得血泪涟涟。这是古代氏族社会抢掠妇女的一种野蛮、强制婚姻形式。现在,我国景颇族等民族仍以劫夺妻子为主要求婚方式,但已由真抢变成了摹拟仪式。

      由于上述原因,女子哭嫁之习俗便沿袭至今。并且流传出许多描述哭嫁的谚语,如:“新娘上轿,假哭真笑。”“姑娘出嫁哭是笑,秀才落第笑是哭。”新娘假哭也得哭,而且哭得越厉害越好,因有“不哭不发,越哭越发”的说法。新娘不哭,旁人会耻笑为忘本、负义,只想出嫁找男人。

      新娘哭嫁的内容都是十分严肃的,一要“哭自己”,二要“哭爹娘”,三要“哭兄弟”,四要“哭嫂嫂”,五要“哭姊妹”。哭的过程中还有“两骂”,一“骂”男家,二“骂”媒人。出嫁时的哭唱,少至三五天,多则一个月,但现在在一些农村,女子哭嫁一般是出门的第一天,特别在将出门时哭得厉害。一些地方还有人专教“哭嫁歌”,也有的地方流行哭嫁时收“眼泪钱”的风俗,哭到谁,谁就要掏钱以示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