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发夫妻”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在我国古代,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那时男子到20岁时要行“冠礼”,即把头发盘成发髻,叫做“结发”,再戴上冠(帽子),表示成年了。所以,男子20岁也称“弱冠”。女子到15岁行“笄簪子礼”,即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长大成人了。所以女子15岁也叫“及笄”。可见“结发”一词原指男女年轻的时候。当女子订婚后,即用丝缨束住发辫,表示她已经有了对象,到成婚的当夜,由新郎解下。古籍《仪礼`土昏礼》中记载:“主人入室,亲脱妇之缨。”又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中记载:“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此种礼仪是结发的变种,盛行于唐、宋以后。新婚夫妇,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后来,人们就称首次结婚为“结发夫妻”,即元配夫妻,若再婚,男方称续弦。

      “结发夫妻”一般指的是元配夫妻。头发在古代由于“受之于父母”,被看得如生命一样重要。在浙南就有因“结发夫妻”而衍生出的“束发托身”与“投丝慰情”的民俗。

      关于结发夫妻的这一习俗,还有一个说法,相传是从古时一个皇帝登基时留下来的。说是皇帝登基的头一夜,因为担心胡子太短,无法入睡(古代男人是以胡须长短衡量人的学识的)。身边的娘娘聪明过人,她剪下自己的头发,仔细地接在皇帝的胡须上,一夜工夫,使皇帝的短胡子成了长胡子。次日皇帝登基时,手捋胡须,接受臣子朝拜。臣子惊叹皇帝一夜之间,胡须过脐,实乃“真天子”!娘娘剪发结皇帝胡须的好事为人称颂,于是人们将他们称为“结发夫妻”,以此来表达患难与共、互助互爱的夫妻间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