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吃月饼赏月的风俗起于上古初民对月的崇拜。古人围绕着月亮想象出了许多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杵药等等,把月亮视为神物。

      我国古代帝王早就有秋天祭月的例行公事,民间亦有中秋祭月之俗。《燕京岁时记`月饼》载:“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亮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之者。”据史料记载,月饼作为一种食品名称,最早出现在南宋人编写的《武林旧事》一书中。两宋之时,南北对峙,战事连连,社会动荡。后又有:元人对中原的入侵和占领,百姓颠沛流离,因而这时出现并形成的中秋吃月饼风俗,正是劳苦民众希望太平康乐、全家团圆的美好愿望在民俗上的反映。中秋节,秋高气爽,月亮最圆,全家团聚,吃月饼赏月,取“人月共圆”之意。正是这种人们希望合家团聚的愿望与古代崇拜相结合,因而形成了吃月饼赏月的风俗。

      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平定其屡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过装潢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也有人认为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后来,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