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比赛荣誉称号的由来与故事_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冠军:《史记`项羽本纪》中说:“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宋义是秦末反秦义军一首领项梁的部下。“冠军”,言其在诸军之上,宋义时为上将,故称“冠军”。魏晋以至北朝,冠军成了将军的一种官衔,叫“冠军将军”。唐代设冠军大将军。到了清朝皇帝的銮仪卫及旗手卫的首领,也称“冠军伎”。后来人们称比赛的第一名为冠军,次者为亚军。

      鳌头:唐宋时皇帝大殿前的石级正中,有一块雕刻着和大海龟(鳌)的大石板,新考中的状元在行礼时单独站在这块石板上,后常将获第一名称为独占鳌头。

      魁首:明代科举制度,以《经》、《书经》、《礼记》、《易经》和《春秋》五经录取考生,每经之首称为魁,魁首即为第一。

      桂冠:古希腊人认为月桂树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神木。他们用月桂树的枝叶编成冠,授给在祭太阳神阿波罗的节日赛跑中的胜利者。戴桂冠是极高的荣誉。后来,人们用月桂树叶编成冠冕,献给最有才华的诗人和各种比赛中的胜利者。

      季军:“季”原是“末”的意思,旧时指农历一个季度的最末一个月,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即指三、六、九、十二月。“孟”和“仲”分别指一个季度的第一和第二个月。一个季度是三个月,按“孟”、“仲”、“季”的次序,“季”慢慢便成了“三”的同义语。古时作战,又常把军队分为前军、中军、后军,后军排列第三,即为季军,沿袭下来,“季军”也成了第三的同义语。

      殿军:本来是殿后之军的意思,古时军队撤退,走在最后面的是殿军。称第四为殿军,是取“三军之后”的意思。而这样的称法在取前六名的比赛中是不确切的,容易被误认为是最后一个获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