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真的藏有宝藏吗_十万个为什么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乐山大佛真的藏有宝藏吗

    20世纪80年代,一部电影《神秘的大佛》让乐山大佛推出了一个“藏宝洞”之谜。在历史上,乐山大佛有无藏宝洞?若有,当在何处?世人询问猜测,颇为热闹。

    佛教造像仪规,在佛教造像身体上一般设有“藏脏洞”,尤其是在泥塑和铜铸佛像中十分普遍。多用金、银、铜、铁、锡“五金”仿造心脏等脏器置于洞内(藏脏洞因之得名),同时存放大量经书手卷、佛教法器、五谷杂粮等,不一而足。而乐山大佛身上,确也发现了一些洞,如身后的三个洞,但那是排水用的。因此,可能的藏脏洞只能是设在大佛胸前的那个洞。中国文物保护研究所1989年对该洞进行了测量,结论如下:“胸部正中有一宽90~100厘米、高3300厘米、深约2米,用青砖封闭的人工洞穴。”其容积近7立方米,可见当时装藏器物之多。

    藏脏洞一般都设在佛像胸内,洞口开于背上。但乐山大佛的洞口却设在胸前,外地尚无此例。按一般造像规律,藏脏洞应是与大佛同时开凿。若是宋代以后维修成的,增凿如此大的洞穴,无以为据,也说不通。如此,一个唐代开凿于大佛胸内的大洞,是该藏有丰富内容的了,说它是个“藏宝洞”当不为过。

    值得注意的是,乐山县政府1962年组织维修时,曾将此洞打开。其结果,一说发现了鎏金铜壶,一说只发现一些破旧废铁、铅皮,还有的说只有一大堆腐败后的谷子。最终,实实在在的有价值的发现只是块封洞石——那是一块清代石碑。碑正面刻《重修东坡先生读书楼记》,刻写年代为清道光二十九年;背面刻《凌云山考》和《大像阁考》,刻写年代则是中华民国四年,自然是后人的增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