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月亮有圆缺变化_十万个为什么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09 属于: 知识百科
  • 4.为什么月亮有圆缺变化

    平时,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月亮有时候像弯弯的镰刀,有时候像参差不齐的半个烧饼,也有时像个圆圆的银盘。那么,为什么月亮会有圆缺的变化呢?

    原来,月亮是围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和地球一样,本身不会发光,而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的。因此,它和地球一样,总是半个球明亮,半个球黑暗。月球在绕地球运转的同时,又和地球一起绕太阳有规律地公转。

    由于月球在绕地球运转的同时又同地球一起绕太阳公转,所以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会不断发生变化。这就造成我们在地球上见到月球的光明与黑暗的部分不是相等的两半,即有时光明部分多,有时黑暗部分多,从而形成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称之为月相,也叫月亮的圆缺变化。

    月亮圆缺变化在时间上是有一定规律的。每月农历初一,月亮正好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月球的黑暗部分对着地球。因此,地球上看不到月亮,这时的月相叫作“朔”。朔以后一两天,在傍晚的西部天空,可以看到一把镰刀状的月牙,因为是月亮刚刚露出来,所以人们把它叫作“新月”。新月过后,月亮的明亮部分就一天天地“胖”起来,五六天后,月球的明亮与黑暗各有一半对着地球,好像半个烧饼。这时的月相叫“上弦月”。上弦月后,月亮继续发“胖”,再过六七天,也就是农历十五、十六日,地球正好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月亮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全部转向了地球,人们见到的月亮就好像一个圆圆的盘子。这时的月相叫作“望”,也称“满月”。至此,月亮是最“胖”的时候了。满月后,月亮就逐渐变得“消瘦”起来,过了七天就会“瘦”去一半,又成为“上弦月”那样明暗各半,不过这时不叫“上弦月”而叫“下弦月”。下弦月后,月亮继续亏缺,又变成弯弯的“镰刀”,这时叫“残月”。随后,月亮会越来越接近太阳,光明部分也越来越少,直到完全变黑,朔又来临。

    月球的圆缺变化,就是这样从朔到望,再从望到朔,无限地循环下去。

    相关链接 月球常识

    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月球在离地球远去,离开地球的平均速度为每年5.8厘米。

    月球上中心部分中午的温度高达120℃,夜里0℃以下。月食时,没有阳光照射,温度低达零下117℃。

    月球的年龄为45亿年。

    月球并非圆球体,南北极半径比它的赤道半径短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