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转速度为什么不稳定_知识百科
地球的自转速度为什么不稳定
我们都知道,地球会绕着自转轴自西向东地转动,于是地球上有了白昼和黑夜之分。如果从北极点上空俯瞰,地球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俯瞰,地球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一周需要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其自转平均角速度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通常来说,地球约10年自转周期就会减少3‰~4‰秒,相对来说自转速度比较均匀。不过,科学的精密天文仪器观测显示,地球自转存在着以下三种变化:
地球自转——地球滚动着行进在自己的轨道上。
第一,长期减慢。科学家发现,3.7亿年以前地球上的一年大约为400天。也就是说,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计量时间就会发现,地球2000年累计慢了两个多小时。据科学家推测,地球自转速度减慢的现象也许与潮xī摩擦有关。
潮xī——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等天体的引力作用而发生的周期性升降现象。
第二,周期性变化。天文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地球自转速度呈季节性周期变化状态。地球周年变化的振幅大约为20~25毫秒,春天会变慢,秋天则相对会变快。地球自转为什么会有周期性变化呢?科学家认为,风的季节性变化可能会引起地球自转的变化。
第三,不规则变化。地球的自转并不是自始至终速度,而是存在有时快,有时慢的不规则变化。
卫星真的能改变地球的自转速度吗?
地球自转的速度为什么如此不稳定?目前科学家还没有给出相关的定论,不过有人认为人类的活动也许与地球自转速度有直接关系。例如,人类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其反作用力也许会让地球自转变慢。
相关链接
美国科学家观测结果表明,长期呈减慢趋势的地球自转从1995年开始加快。时间测定专家表示,为了调准以地球自转速度为标准的原子时钟时间,从1972年至1999年的27年中共追加过22闰秒时间。但是从1999年地球自转速度加快之后就再没有追加过闰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