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洗衣服的学问_化学知识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0 属于: 知识百科
  • 40 洗衣服的学问

    情景导入

    周末到了,小川帮妈妈洗衣服。他像妈妈每次洗衣服前一样,先在一个大洗衣盆里放好洗衣粉,然后打了大半盆水,眼看洗衣服的泡泡都要出来了才关上水头。

    要洗哪些衣服呢?他开始在房间里四处看:这有一条爸爸的脏裤子,还有一件妈妈的衬衫,放到盆里吧。太少了!妈妈把脏衣服都放哪里了呢?哦,对了,妈妈有一个洗衣篮,平时都把脏衣服放那儿!打开洗衣篮,小川看到了满满的一篮衣服。

    “多亏我动手快!不然这些衣服又要辛苦妈妈洗了。”

    小川把衣服放到盆里,衣服都漂在水面上,他用手一按,“哗……”水流了一地。怎么回事?

    求助同伴

    擦了地,小川给文文打了电话,文文叫来了佳佳和悠悠,四个人一起研究起来。

    “一个盆不能既盛水又放衣服。”文文说。

    “可平时妈妈就是用一个盆放了水洗衣服的呀。”小川不解地说。

    “是衣服太多了。”佳佳把几件衣服放到了另一个盆里。

    小川伸手把衣服再次按到盆里,水没有溢出来。看来佳佳说对了。

    衣服被水浸湿了,盆里又有了空地。小川把另一个盆里的衣服一件一件的往回放,边放边按,不一会儿,衣服就全都放了进去。

    怎么回事?——四个人都愣住了。看来不是衣服太多了。

    是不是开始放的水太多了?——但看看盆里,还应该加一些水才能洗衣服。而且现在盆里也有地方放水。

    四位同学决定请教老师。

    请教老师

    温老师听完他们的讲述,先让他们做了一个小实验,这是一个他们在小学时曾经做过的实验。

    实验一

    材料:3个大小不一的杯子(大小差距大些为好,最好是bō璃杯,方便观察)、几种大小不同的豆子(例如:芸豆、红小豆、绿豆,有小米就最好了)、水

    步骤:

    (1)将杯子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编号:最大的杯子为①号,其次为②号,最小的杯子为③号。

    (2)在①号杯里放大的豆子,在③号杯里放最小的豆子,②号杯放第三种豆子。倒满,用手把豆子抹平。

    (3)把②号杯里的豆子慢慢往①号杯里倒,看到豆子堆成一个小山,要滑落下来时就停止。摇一摇,观察豆子能不能进到杯子里。如果能就继续倒豆子。满了再摇。直到不能再倒为止。

    (4)把③号杯里的豆子慢慢倒进已经有两种豆子的①号杯里,看到豆子冒尖就停止,轻轻地摇一摇杯子,有了空地就继续倒豆子。满了再摇。直到不能再倒为止。

    (5)慢慢往杯子里倒水,观察能不能倒进去一些。

    讨论:为什么①号杯里装满了豆子还能再容纳其他豆子?倒了三种豆子以后,为什么还能加进去水?

    温老师听完大家的讨论,又让他们做了一个实验。

    实验二

    材料:一个特质的bō璃管(如下图)、配套的胶塞、水、酒精(为了方便观察,可以向水中加一些红墨水)

    步骤:

    (1)将bō璃管倾斜,先向管内倒入水,至下方虚线处。再向管内慢慢倒入酒精,至细颈上端(注意:尽量不要洒出酒精。如有遗洒,尽快用湿抹布擦去)。

    (2)塞紧塞子。将bō璃管倒置。待没有气泡上浮后,再翻转回来。反复三次。

    (3)静置观察管内液面并记录。

    讨论: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总结:

    (1)大的物质间存在间隙,例如各种豆子。豆子越大,豆子间的间隙越大。小豆子可以进入大豆子的间隙里。

    (2)微小的物质间也存在眼睛看不见的间隙,例如构成水的微粒间有间隔。构成酒精的微粒可以进入构成水的微粒的间隔里。

    (3)组成衣服的物质间也存在间隙,构成水的微粒可以慢慢进入其间。

    听温老师讲解

    组成水的微粒叫“分子”,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这两种力较量的结果就使得任意两个水分子间都有一定的间隔。

    通常来说,4℃时水的密度最大,这时候水分子间的间隔最小。水降温结成冰时,水分子间的间隔都会变大,所以冰漂在水面上。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也逐渐增大,如果把水放置在敞口容器中,水就逐渐蒸发了。水变成蒸气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比液态水的分子间隔大。

    “没想到洗衣服还洗出这么多学问!”小川感慨道,“我想把我们的实验和想法告诉同学们。”

    “好啊!”小川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汇报成果

    我们计划动员同学在这个学期帮父母每周洗一次衣物。

    化学谜语

    40.杞人忧天。(打一化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