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硬币上的水滴_化学知识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0 属于: 知识百科
  • 8 硬币上的水滴

    情景导入

    最近学校进行“家乡美”摄影大赛,小文拍了许多美丽的照片。今天小文又一次把她所有的作品重新筛选一番,看着看着,她被一组清晨拍摄的露珠特写吸引住了。她发现所有露珠都是近似球形的。无论是静静地伏在叶面上的,还是那欲滴未滴的挂在叶尖上的,晶莹剔透,传递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水滴为什么是球形的呢?

    露珠

    求助同伴

    小文打电话让小川、小悠、小佳把拍到的有关水滴的作品都带到她家。

    怎么回事?——四个人都愣住了。照片中晶莹的水滴或在叶子上安详地躺着,或在石尖、叶尖即将滴下,或正在空中飞舞,它们都是近似球形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四位同学决定请教老师。

    请教老师

    温老师听完他们的讲述,先让他们做了一个小实验,希望他们通过今天的实验不仅了解水的表面张力,还认识到被污染的水部分失去了这样的性能。同学们都爱美丽的家乡,更要保护家乡的美丽。

    实验一

    一分硬币上能放几滴水

    用具:一分硬币、胶头滴管

    材料:自来水、纯净水、蜂蜜、洗衣粉、洗涤灵、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稀食盐水等

    步骤:

    (1)分小组猜测一枚硬币上可以承接的水的滴数。

    (2)将硬币平放在桌面上,用胶头滴管分别吸取纯净水和干净的自来水在距离硬币上方约2厘米处,往硬币上滴水,当硬币上的水开始溢出时,记录实际滴到硬币上的水的滴数。

    (3)将用过的硬币完全擦干后,照上述方法试验三次,取三次中最大的测量值,计算与猜测值的差值,将结果填入自制的表格中。

    (4)用自制的饮料(如蜂蜜)完成与上面同样的实验。

    (5)用模拟污水完成与上面同样的实验。

    (6)用实验室常用溶液(如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溶液)完成与上面同样的实验。

    注意:实验时硬币要平放在桌面上,每做完一次实验都要将硬币完全擦干,否则在下一次实验滴入水的滴数不够准确。刚开始的同学一般要练习几次才能掌握滴水的技术。

    实验二

    用不同表面张力的水养金

    材料:实验一中测量值最大的和最小的两种液体等量,金鱼4条,鱼缸3个

    步骤:

    (1)在一个鱼缸里放入清水。

    (2)在另两个鱼缸里放两条金鱼,向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实验一中测量值最大的和最小的两种液体,观察金鱼多长时间后有明显变化。

    (3)将状态变差的金鱼放到盛有清水的鱼缸中,观察金鱼能否复原。

    (4)几天后,观察4条金鱼是否有明显区别。

    (5)如果时间允许,请另找4条金鱼重复上述实验。

    听温老师讲解

    老子曾说过: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孔子曾以水喻君子: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似意。意思就是说:水遍及天下,没有偏私,好比君子的道德;水所到之处,滋养万物,好比君子的仁爱;水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好比君子的勇敢;水历尽曲折,终究东流,好比君子的意向。

    世界各国围绕水都产生了灿烂的文化。我们的古人虽然不了解水的性质,却道出了水的特性: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而且还可以同时溶解多种物质,使水成为生物获取营养物质的有效载体,也将很多自然界中的物质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但是也正是因为水的这个特性,使得水很容易受到污染,并将这种污染带到更远的地方或者更大的范围。同时,当水溶解了其他物质后,它的表面张力等特性也会发生变化。

    当我们想再得到纯净的水,把不需要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时,往往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是否需要将某种物质溶于水中,需要我们认真地考虑清楚。

    汇报成果

    汇报结束后,我们计划动员同学设计一份关于水污染的小报,在自己的社区或自己的家庭开展宣传。

    化学谜语

    8.囝。(打一微观粒子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