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指纹再现_化学知识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0 属于: 知识百科
  • 3 指纹再现

    情景导入

    昨天晚上,小川看了一个动画片《谁偷吃了我的奶酪》,大致内容是胖胖的奶酪不见了,那是胖胖熊的奶奶从新西兰给他带回来的,它一直不舍得吃,不知道被谁偷吃了,只剩下包奶酪的纸,胖胖熊很生气,打电话叫来警察。警察仔细观察了四周,用相机拍下了脚印,戴上手套,将包奶酪的纸放在密封的塑料口袋里拿走了,经指纹检验后,他宣布:小偷是小老

    看完动画片后,小川心想:“指纹检验”是怎么一回事呢?

    求助同伴

    小川打电话问文文,文文想了想说:“是不是和分子扩散有关?”他俩决定请教老师。

    请教老师

    “温老师,指纹检验是不是和您上次给我们讲的分子有关?”小川跟老师求证文文的想法。

    “我先问问大家,什么是指纹?”温老师并不急着回答小川。

    “指纹不就是手指头上的这些圈圈嘛。”文文说。

    “你说对了一部分。指纹是指手指正面皮肤上凹凸不平的纹路,由于有这些凹凸纹路的存在,增加皮肤表面的摩擦力,使得我们能够用手方便地抓起重物。”

    指纹俗称手印,大家看一些古装戏中罪犯认罪后,都要把手指在一盒红色的印泥里蘸一下,然后在供词上用力按,这样就留下了手印,表现出了我国古代就以指纹来表示罪犯对供词的确认,是有法律意义的。

    指纹

    指纹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指纹是指人的手指第一节手掌面皮肤上的乳突线花纹;广义的指纹则包括指头纹、指节纹和掌纹。指纹与指印在字面上有区别,即指纹是指手指第一节手掌面皮肤上的乳突线花纹,指印则是这个乳突线花纹留下的印痕,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约定俗成,指纹与指印的概念是通用的。

    “下面我们先通过实验来了解现代的警察是怎么发现罪犯的指纹吧。”温老师说。

    实验

    材料:碘酒、剪好的易拉罐小盒、蜡烛、白纸、火柴

    步骤:

    (1)取一张干净的白纸,在白纸上印上指纹。

    (2)看一看白纸上有没有指纹的印迹。

    (3)把少量碘酒放进铁盒里。

    (4)点燃蜡烛,加热铁盒(一直加热到碘酒变干,有紫红色蒸气放出时),将印有指纹一面的白纸对着蒸气。观察现象。

    (5)换一位同学重复步骤1~4。如果其他同学有兴趣,也可以反复进行实验。

    讨论:比较各位同学的指纹是否相同?各有什么特点?

    听温老师讲解

    1.纸上为什么会显出指纹来呢?

    原来,皮肤表面的指纹是凸凹不平的,隆起部分称为脊线,凹陷部分称为谷线。这种脊线和谷线分布模式是由皮肤表皮细胞死亡、角化,在皮肤表面积累形成的。

    指纹放大图

    人的皮肤表面总有些油脂,对皮肤起保护作用。谷线,也就是低的地方油脂多一些;高的地方,也就是脊线,油脂就少些,手指按到纸上,油脂就被纸吸收,油脂在纸上分布也同样是不均匀的,但和指纹上油脂分布情况相同。

    2.碘酒受热时会直接变成气体,这个过程叫升华;气体受冷时又会直接变成固体,这个过程叫凝华。碘的分子受热后运动加剧,扩散后遇冷又凝华在白纸上的油脂里,于是纸上就出现颜色深浅不一的指纹。也就是“指纹再现”。

    3.最早将指纹检验技术应用于侦查破案的时间是1892年,在阿根廷,用指纹证据使一名杀害自己两个孩子的妇女招供了罪行,这是现代指纹检验技术第一次被法庭采用。现代使指纹再现的方法很多,不仅可用于侦查破案,还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

    4.指纹之所以有很多用途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①相对稳定性:从胎儿六个月指纹完全形成到尸体腐烂,指纹纹线类型、结构、统计特征的总体分布等始终没有明显变化。

    ②明显的独特性:同卵双胞胎的指纹也是不相同的。据权威估计,两个指纹完全一致的概率几乎为0,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两个指纹是完全一致的。

    ③可分类性:指纹纹线的排列和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

    汇报成果

    不妨在课后查找一些有关指纹的资料,比如鉴定指纹的其他方法、利用指纹破案的真实案例等。

    化学谜语

    3.端着金碗的乞讨者。(打一化学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