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XA电子图板2013教程-4.图形编辑与修改
第4章 图形编辑与修改 使用计算机绘图的过程实际包含两大部分:第一是创建图形,利用各种绘图工具绘制各种曲线和图形;第二是在图形创建后,对已经绘制的图形进行编辑修改,因此编辑修改功能是所有计算机绘图软件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能,采用计算机绘图之所以能提高绘图效率,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其强大的编辑功能上。 手工绘图时,用铅笔、橡皮等进行修改,修改起来费时、费力,电子图板 2013提供了强大的编辑、修改图形的功能,用户可以方便、灵活、速、高效地修改图形,使用户从繁琐的重复绘图中解脱出来,极大地缩短了产品设计时间。 电子图板 2013的编辑修改工具十分丰富,如图4-1所示是2013版的【修改】面板,它被安排在【常用】选项卡中,包含了常用的修改命令。所有编辑修改命令也均可在【修改】菜单中找到。对图形对象进行编辑分成两步:构造选择集,即选择修改命令所操作的对象和使用修改命令。电子图板 2013提供了两种修改图形的方式:一是先构造选择集,再输入修改命令;另一种是先输入修改命令,再构造选择集。有的修改命令可以使用任意一种方法,但两种方式在操作上稍有区别,有的修改命令只支持先输入命令方式,使用中要注意其区别。本章以先输入命令再构造选择集方式为主介绍修改命令。
4.1 选择对象 当需要对图形进行编辑修改时,需要对编辑对象进行选择以通知电子图板 2013哪些对象需要进行编辑和修改,这个过程称为选择对象或构造选择集。在执行大多数修改命令时,均要8选择一个或多个对象加以处理。当图形对象被选择后,图形以加亮的虚线显示。电子图板2013提供了多种选择方式,但这些方式多数不在菜单和工具栏中显示。4.1.1 选择对象 选择对象也称为拾取对象,选择对象8方法有如下几种。1. 点选:也称直接选择,用鼠标左键单击某个对象即直接选择了该对象,需要选择多个对象时,再单击下一个对象即可。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适合选择比较少的对象时。2. 框选:也称为窗选,即由两对角点构成的矩形区域形成选8范围,又分为左起框选方式和右起框选方式。 左起框选是指在需要选择的对象左侧单击选择第一点(称为第一角点),然后向右上/右下侧移动鼠标,这时绘图区会显示一个矩形框,单击鼠标左键后,矩形框内的对象被选取,若某个对象的一部分在矩形框内,则不被选取。该方式也称为窗口方式。 右起框选与左起框选类似,只是起点在需要选择的对象右侧,然后向左上/左下侧移动鼠标。这种选择方式除矩形框内的对象被选取外,若某个对象的一部分在矩形框内,也被选取。该方式也称为窗交方式。 在被选取的对象上会显示对象所有的夹点。 电子图板2013对左起框选和右起框选以不同的颜色显示。 如图4-2a)是由圆角正方形和四个圆构成的图形,图4-2b)采取了左起框选方式,可以看>正方形的上下边线只有一部分在选择框内,因此不被选取,而图4-2c)采用了右起框选方式,正方形的上下边线虽然只有一部分在选择框内,但仍被选取。
【注意】图4-2a)中的所有对象为分离的对象,若正方形是由矩形命令(Rect)或多边形命令(Polygon)绘制而成,则是一个整体对象,选取结果与图4-2b)及图4-2c)会不一样。3. 快速选择:【快速选择】用于快速地分类选择对象,该命令根据图形对象的属性,i次性地选择具有某种属性的实体。
启动【快速选择】命令的方式有:◇ 按【Ctrl+Q】快捷键,打开【特性i选项板,单击选项板右上角的
按钮;◇ 在命令行输入“Qselect”;◇ 在绘图区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快速选择】。 启动【快速选择】命令后,打开如图4-3所示的【快速选择】对话框。 对话框中【应用到】列表用于设置使用“快速选择”的图形范围,默认为【整个图形】,单击
按钮,隐藏【快速选择】对话框,在绘图区用前述几种方法拾取对象,选择使用“快速选择”的实体范围,单击鼠标右键确认选取后返回对话框,【应用到】列表中显示为【当前选择】,对当前选择的范围再进行快速过滤选择。
在【对象类型】列表中设置使用“快速选择”的对象类型,默认为【所有图元】,不同的对象在【特性】列表中显示不同的特性,选择一t特性,在【值】列表中显示该特性的特性值,选择一种运算符,满足条件的对象根据【如何应用】中的设置加入选择集或排除在选择集之外。 在【如何应用】中,选择【包含在新选择集中】,以满足条件的对象创建新的选择集,选择【排除在新选择集之t】,以不满足条件的对象创建新的选择集。 勾选【附加到当前选择集】复选框,创建的选择集加入到当前选择集中。 如图4-2a)所示,欲删除其中的所有圆,即可使用“快速选择”的方法选择所有的圆。启动【快速选择】命令,打开快速选择对话框,对话框按照如图4-3所示设置,单击【确定】按钮后,所有的圆全部被选上,然后按【Delect】键即可删除所选对象。4 选取全部:选择图形中的全部对象,该命令的执行方式有:◇ 菜单方式:【编辑】>【选择所有】◇ 快捷键方式:【Ctrl+A】◇ 命令行方式:在命令行输入“SelAll”命令。【拾取全部】无法拾取【拾取过滤设置】中那些设置为不能被拾取的对象。执行图形编辑与修改操作时可以先选择对象再启动编辑与「拿令,也可以先启动编辑与修改命令再选择对象。不同的编辑与修改命令选择对象的流程可能会稍有不同,需要根据系统提示进行操作。5. 取消选择:若选择了多余的对象,需要取消某些对象的选取,可采用如下方法。◇ 按【ESC】键可取消全部已拾取对象的选中状态;◇ 按【SHIFT】键的同时,在拾取的对象上单击(注意不要在夹点上单击),取消该对象的选中状态;◇按【SHIFT】键的同时,窗选已被选择的对象,取消窗口内对象的选中状态。4.1.2 拾取设置 默认状态下并非所有对象都可拾取或被选择,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哪些对象可以被拾取,哪些对象不会被拾取。 【拾取设置】命令的执行方式有:◇ 菜单方式:【工具】>【拾取设置】◇ 功能区图标:【工具】选项卡下的
图标◇ 命令方式:ObjectSet 单击
按钮或在命令行输入“ObjectSet”启动【拾取设置】命令,系统弹出【拾取过滤设置】对话框,如图2-15所示。● 实体:为可选实体标签,用于设置哪些实体可以被拾取,勾选名称前面的复选框,该种实体可以被选取。
● 尺寸:为可选尺寸标签,用于设置哪些尺寸标注、工程标注可以被拾取,勾选名称前面的复选框,该种标注可以被选取。● 颜色:为可选颜色列表,用于设置使用哪些颜色的实体可以被拾取,勾选颜色名称前面的复选框,该使用该颜色的实体可以被选取。单击【其它…】,打开【颜色拾取】对话框,可以选取其他可被拾取的颜色。● 图层:为可选图层列表,用于设置哪些图层内的实体可以被拾取,勾选图层名称前面的复选框,该图层可以被选取。● 线型:为可选线型列表,用于设置使用哪些线型的实体可以被拾取,勾选线型名称前面的复选框,使用线型的实体可以被选取。 单击【全选】按钮,可以快速设置相应项中全部对象可以被选取。 凡是没有勾选上的元素均无法拾取,在【线型】、【颜色】、【图层】、【实体】中有任何一项没有勾选上,与之相关的元素均不能选取。如设置红色不能被选取,而设置中心线层可以被选取,由于中心线层的默认颜色是蒙,这时中心线也就不能被选取了(如果改变了中心线的颜色,则中心线仍可被选取)。4.2 夹点编辑 当选取一个对象时,会在该对象上显示不同数量的蓝色方点或三角点,这些点称为控制点或夹点。夹点实际上就是对象的形状与位置控制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数量的夹点,夹点的功能也不尽相同,图4-2显示的是几种常见图形的夹点。 在电子图板2013中夹点是一种集成的编辑模式,它为修改图形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途径。
夹点有3种状态:一种是未选中夹点,又称为冷夹点,其默认颜色为蓝色;另一种是悬停夹点,即光标在它上面悬停的冷夹点,其默认颜色为橙黄色;第三种是选中夹点,又称为热夹点,其默认颜色为红色,在夹点上单击鼠标左键即选中了该夹点。一旦选中夹点,即可移动鼠标改变夹点的位置,达到改变对象的目的。 在2013版本中双击选中的夹点可以取消该夹点的选择。根据夹点的形状夹点分为方形夹点和三角形夹点,拖动方形夹点和三角形夹点会产生不同的编辑效果。夹点有五种编辑模式,分别是拉伸对象 、移动对象、旋转对象 、缩放对象和镜像对象。1. 方形夹点 方形夹点可用于移动对象和拉伸封闭曲线的特征尺寸。选中对象后,对象被加亮显示,同时当前对象可使用的夹点也会显示出来。 直线:拖动中间的方形夹点为移动直线,拖动两端的方形夹点为任意方向拉伸直线。 圆:拖动圆心的方形夹点可以移动圆,拖动四个象限点上的方形夹点可以缩放圆 圆弧:拖动弧上的任意一个方形夹点,可以改变圆弧的大小,此时其他两个方形夹点不动;拖动圆心方形夹点可以移动圆弧。 矩形及多边形:每个角点一个方形夹点,拖动这些夹点可以改变多边形的外形和大小。 椭圆:拖动象限点上的方形夹点可以改变椭圆的大小;拖动中心夹点可以移动椭圆。 椭圆弧:椭圆弧上的所有方形夹点只能用于移动椭圆弧。 样条线:样条线夹点的数量决定于样条线的控制点数,拖动样条线的方形夹点,可以改变该夹点的位置,以改变样条线的形状。 多段线:多段夹点的数量决定于多段线是由多少条直线或圆弧形成的,圆弧或直线的连接处均有夹点,拖动多段线的方形夹点,可以改变该夹点的位置,以改变多段线的形亍 图形块(包括图框、标题栏、明细表等):图形块只有基点一个夹点,选择图形块后可以直接拖动图形块移动。 尺寸线:根据尺寸的类型,在尺寸线上提供了不同数量的夹点,拖动这些夹点可以移动尺寸的标注位置、乇涑叽绲拇笮『头较虻取 文字块:拖动左上角的夹点改变文字的位置,拖动右下角的夹点改变文字块的大小。2. 三角形夹点 只有部分对象有三角形夹点。三角形夹点用于沿现有对象轨迹延伸非封闭的曲线,其效果与【单个拾取】模式下的拉伸功能类似。 直线:拖动两端的三角形夹点,直线将沿其方向延伸; 圆弧:拖动两端的三角形夹点可改变圆心角大小,拖动中间的三角形夹点改变圆弧半径大小。
3. 夹点编辑快捷菜单 直接拖动夹点只能实现移动和拉伸功能,但实际上夹点编辑还可实现旋转、镜像、缩放等操i,这就要通过夹点编辑快捷菜单来实现。选中一个夹点后,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如图4-6所示的快捷菜单。选择其中的一项功能,即可以当前选中的夹点为基点进行平移、旋转、镜像、缩放等操作。4.3 删除对象 手工绘图时,橡皮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电子图板2013也提供了“橡皮”——删除命令。电子图板2013提供了三个用于删除的命令,分别是【删除】、【删除重线】和【删除所有】,如图4-7所示,可以单击
后的▼按钮,从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4.3.1 删除选择的对象1. 执行方式◇ 菜单方式:【修改】>【删除】或【编辑】>【删除】◇ 功能区图标:【修改】面板上的
图标◇ 命令方式: Del 、Delete 、Erase、E◇ 快捷键方式:【Delect】键◇
2. 执行过程 先构造选择集方式:选中需要删除的对象后,按【Delete】键或单击【修改】面板t的删除按钮
,选中的对象即被删除。 先输入命令方式:在命令行输入“Erase”或单击
按钮,启动【删除选择】命令,状态行提示【拾取添加】,选择需要删除的对象,单击鼠标右键或按【Enter】键确认,选择的对象即被删除。4.3.2 删除重线 当图形比较复杂时,有时会有一些重合3线条,这些线条往往是多余的,从视觉上又看不出来,额外增加了图形文件的磁盘占用空间。【删除重线】功能可以将选中的多个重线删除掉,只保留一个,条件是这些重线具有相同的属性(层、颜色、线型、线宽),但长度可以不一样。2013版还支持多段线的重线删除。1. 执行方式◇ 菜单方式:【修改】>【删除重线】◇ 功能区图标:【修改】面板【删除】内的
图标◇ 命令方式:DelOverl
2. 执行过程 在命令行键入“DelOverl”或从【修改】菜单中选择【删除重线】启动该命令。状态行提示【拾取添加】,拾取重合的多个曲线(不能只拾取其中的一条),单击右键即完成删除重线的操作。若有重合线,则显示删除的重线数量,如图4-8所示;若没有重线,则提示“不存在重线”。 【小技巧】图形绘制完成后,使用【删除重线】命令删除图形中的重合线条,可以减少图形的体积。4.3.3 删除所有对象 该命令的功能是删除绘图区的所有曲线和图形。
1. 执行方式◇ 菜单方式:【编辑】>【删除所有】◇ 功能区图标:【修改】面板【删除】内的
图标◇ 命令方式:DelAll2. 执行过程 在命令行键入“DelAll”或从【编辑】菜单中选择【删除所有】或从【修改】面板的【删除】列表中选择【删除所有】即可。由于是将绘制的所有曲线6除,为了防止删除错误,删除前显示警告框,如图4-9所示,单击【确认】按钮将执行全部删除命令,单击【取消】按钮将不执行该命令。4.4 平移对象 在工程图中,要求图样中的各视图匀称地分布在图纸的边框内6在电子图板2013中使用【平移】命令可以很方便地调整各视图及文字说明的位置。【平移】命令可以将一个选择集从指定的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电子图板的前期版本中移动和拷贝对象使用的是同一个命令,修改立即菜单的选项来选择是平移还是拷贝对象,从2005R4版开始单独设置了拷贝6令,将【平移】和【拷贝】分成了两个命令,更便于用户的使用。1. 执行方式◇ 菜单方式:【修改】>【平移】◇ 功能区图标:【修改】面板上的
图标◇ 命令方式:Move、Mo、M2. 执行过程 在命令行输入“Move”或单击
按钮启动【平移】命令,系统弹出如图4-10所示的立即菜单。 按【Alt+1】组合键选择平移方式,电子图板 2013给出了【给定偏移】和【给定两点】两种平移方式。
按【Alt+2】组合键选择是否保持原态。选择【平移为块】,移动到目标区域后,选择的对象变成图块;选择【保持原态】,移动到目标区域后,选择的对象保持原有的状态不变; 按【Alt+3】组合键选择在平移过程中,是否对拾取的对象进行旋转,这里若输入一个角度,在平移完成后,选中的对象将按指定的角度旋转。 按【Alt+4】组合键选择在平移的过程中是否对拾取的对象进行比例缩放,输入小于1的数值,缩小被平移的对象,输入大于1的数值,放大被平移的对象。设置好立即菜单,状态行提示【拾取添加】,拾取需要平移的单个或多个对象,单击鼠标右键结束拾取。根据不同的平移方式,以下的操作步骤稍有不同,分述如下。(1) 【给定两点】方式状态行提示与操作如下所: 【第一点】:输入第一点坐标或用鼠标点取第一点; 【第二点】:此时移动鼠标即可看到选择的对象在原位以加亮虚线显示,并有一个随鼠标移动的选择集显示在屏幕上,至适当位置后,单击鼠标左键完成移动,原虚线显示的选择集消失。 可以直接使用二级命令MovePp执行“指定两点”移动对象。(2)【给定偏移】方式的操作步骤如下所述: 系统自动给出一个基准点,状态行提示【X和Y方向偏移量:】此时用户移动鼠标可看到呈绿色显示的选择集随鼠标移动,原对象以虚线显示,单击鼠标左键即确定了移动,原对象消失。该方式下也可用下述方式精确输入偏移量:● 绝对偏移量方式:如输入(a,b)(不含括号),表示将选择的对象在X方向上移动a,在Y方向上移动b,不是表示将选择的对象平移到坐标 (a,b)表示的位置;若直接输入一个数值,则在X方向或Y方向移动该距离,方向由鼠标移动的位置确定。● 相对偏移量方式:用相对偏移量时必须先指定参考点,指定参考点按“F4”键。直角坐标表示法用“@a,b”表示相对于指定的参考点,在X方向移动a,在Y方向移动b;若直接输入“@a”,则移动距离为a,方向由鼠标确定。极坐标表示法用“@r<α”表示将图形移动后,其中心点与指定的参考点的距离为r,方向角为α°。● 绝对极坐标方式:如输入“r<α”, 表示将图形移动后,其中心点与原点的距离为r,方向角为α。 可以直接使用二级命令MoveOff执行“给定偏移”移动对象。 读者可以试一试将两个不同心的圆移动至同心,并将被移动的圆放大一倍。4.5 平移复制对象 在同一图形上经常出现相同结构,用手工绘图时,只能分别绘出各个相同的结构,电子图板2013绘图时,相n的结构可以只绘出一个,其他的用【平移复制】命令进行拷贝。这将有助于提高绘图效率。1. 执行方式◇ 菜单方式:【修改】>【平移复制】◇ 功能区图标:【修改】面板上的
图标◇ 命令方式:Copy、CP、CO2. 执行过程 执行【平移复制】命令的过程与执行平移命令相似。在命令行输入“Copy”或单击
按钮启动【平移复制】命令,系统弹出如图4-11所示的立即菜单,该立即菜单与【平移】的立即菜单基本一样,只多了一项【5.份数】,用于设置复制份数,其他的操作与【平移】一样,不再赘述。这里也可以使用二级命令执行【平移复制】,【给定两点】的二级命令为CopyPp,【给定偏移】的二级命令为CopyOff。
例4-1 绘锻4-12所示的曲柄。① 在命令行输入“Cir”,启动【圆心-半径】方式画圆命令,立即菜单设置为“直径”、“有中心线”,绘制Φ32的圆;② 继续使用“Cir”命令,立即菜单设置为“直径”、“有中心线”,绘制Φ20和Φ10的同心圆。状态行提示【圆心点:】时,按“F4”键指定Φ32的圆心作为参考点,输入定位坐标“@48,0”;
③ 在命令行输入“Lpp”,启动【两点线】命令绘制切线,立即菜单选择“单根”,状态行提示【第一点(切点,垂足点):】和【第二点(切点,垂足点):】时,按“T”键拾取Φ32和Φ20圆的切点。④ 再次使用“Lpp”命令绘制另一条切线。也可用镜像(Mirror)命令获得另一条切线。⑤ 在命令行输入“Sym”,启动【提取图符】命令提取键槽图符,方法详见【7.2图库操作】。⑥ 在命令行输入“Copy”,启动【平移复制】命令,立即菜单设置为“给定两点”、“保持原态”、“旋转角度=150”、“比例=1”、“份数=1”。状态行提示及操作如下所述: 【拾取添加】:用右起框选方式拾取右半部分,单击鼠标右键确认拾取; 【第一点】:拾取Φ32圆心作为起点,此时拖动鼠标已可看到待复制的部分随鼠标移动; 【第二点】:再次拾取Φ32圆心作为终点,确认复制(即第一点和第二点重合,实际上相当于旋转了150°)。图形绘制完成。 【小技巧】 按“F4”键指定参考点进行定位的方法比绘制辅助线进行定位的方法更为快捷、方便、高效。4.6 镜像对象 镜像命令经常用于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绘制和编辑中。其方法是先绘制一半图形,另一半用镜像命令生成。。1. 执行方式◇ 菜单方式:【修改】>【镜像】◇ 功能区图标:【修改】面板上的
图标◇ 命令方式:Mirror或MI◇
2. 执行过程 在命令行输入“Mirror”或单击
按钮启动【镜像】命令,系统弹出如图4-13所示的立即菜单。j即菜单第1项用于设置镜像轴的选择方式。【选择轴线】方式将已有的直线作为镜像轴,该方式可用二级命令MirrorCl执行;【拾取两点】方式将拾取的任意两点间的连线作为镜像轴,该方式可用二级命令MirrorPo执行;立即菜单第2项设置在镜像后是否删除原对象,如果选择【拷贝】,则j删除原对象,选择【镜像】,则删除原对象。 命令执行时,状态行首先提示【拾取元素:】,用框选方式选择需要镜像的对象,例如图4-14a)所示的三角形ABC及文字标注,单击鼠标右键完成拾取。若选择了【拾取两点】,状态行依次提示j第一点:】、【第二点:】,拾取镜像轴的两个端点即完成镜像;若选择了【选择轴线】,状态行提示【拾取轴线:】,在镜像轴上单击即完成镜像。在【选项】(Options)命令的【文字镜像方式】中,若选择了【位置镜像】,镜像效果如图4-14b)所示,若选择了【镜面镜像j,镜像效果如图4-14c)所示。
4.7 旋转对象 使用【旋转】命令可以将某一个或一组对象围绕指定的基点旋转指定的角度,可以只进行旋转,也可以在旋转过程中拷贝旋转对象。1. 执行方式◇ 菜单方式:【修改】>【旋转】◇ 功能区图标:【修改】面板上的
图标◇ 命令方式:Rotate、RO2. 执行过程 在命令行输入“Rotate”或单击
按钮启动【旋转】命令,系统弹出如图4-15所示的立即菜单。
按【Alt+1】组合键切换旋转方式。包括【旋转角度】和【起始终止点】;按【Alt+2】组合键选择在旋转时是否拷贝原对象。 设置好立即菜单后,根据状态行提示,拾取需要旋转的对象,并单击鼠标右键确认拾取,此时状态行提示【输入基点:】,基点即是旋转中心,拾取基点或输入基点坐标后,若选择了【旋转角度】,状态行提示【旋转角:】,输入角度即可完成旋转,正值将逆时针旋转,负值顺时针旋转;若选择了【起始终止点】方式,状态行依次提示【拾取起始点:】、【拾取终止点:】,指定起始点和终止点即完成旋转。 按指定角度旋转的二级命令为RotateAng,按起始终止点旋转的二级命令为RotatePp。 【小技巧】按“F11”键进入“关键字模式”,可以使用“参照”方式旋转对象。例4-2 绘制图4-16a)所示的扳手。① 在命令行输入“Rect”,启动【矩形】命令,绘制25×10的矩形,立即菜单设置为“长度和宽度”、“中心定位”、“角度=0”、“长度=25”、“宽度=10”、“无中心线”,在屏幕上拾取任意一点作为定位点;② 在命令行输入“Cir”启动【圆心-半径】方式画圆命令,立即菜单设置为“直径”、“有中心线”、“中心线延伸长度=3”。以下的提示与操作为: 【圆心点】:拾取矩形左边线中点; 【输入直径或圆上一点】:输入“20”,并按【Enter】键确认,然后单击鼠标右键结束Cir命令;③在命令行输入“Polygon”,启动【多边形】命令,立即菜单设置为“中心定位”、“给定半径”、“外切于圆”、“边数=6”、“旋转角=30”,“无中心线”。以下的提示和操作为: 【中心点】:拾取Φ20的圆心; 【圆上点或内切圆半径】:输入“4.5”,并按【Enter】键;④ 在命令行输入“La”,启动【角度线】命令,立即菜单设置为“X轴夹角”、“到线上”、“度=225”,以下的提示和操作为: 【第一点(切点)】:拾取六边形的左上角点A; 【拾取曲线】:单击Φ20的圆周完成角度线绘制,得图4-16b);⑤ 在命令行输入“Move”,启动【平移】命令,立即菜单设置为“给定两点”、“保持原态”、“角度=0”、“比例=1”。以下的提示和操作为: 【拾取添加】:拾取六边形,并单击鼠标右键确认拾取; 【第一点】:拾取角度线的上端点A; 【第二点】:拾取角度线的下端点B,完成移动,得图4-16c);⑥ 删除角度线;⑦ 在命令行输入“Trim”,启动【裁剪】命令,裁剪掉多余部分得图4-16d);⑧ 在命令行输入“Rotate”,启动【旋转】命令,立即菜单设置为“给定角度”、“拷贝”。以下的提示和操作为: 【拾取元素】:拾取除水平中心线外的所有部分,单击鼠标右键确认; 【输入基点】:拾取矩形的右边线中点; 【旋转角】:输入“180”,并按【Enter】键完成旋转复制,得图4-16e);
⑨ 在命令行输入“Trim”或单击
,启动【裁剪】命令,剪去矩形垂直边线;⑩ 用夹点编辑方式延长水平中心线至合适位置;11 在命令行输入“Dim”或单击
,启动【尺寸标注】命令标注尺寸,得完成图4-16a)。 读者可以试一试使用Rotate命令完成图4-12所示的曲柄。4.8 阵列对象 在机械绘图中,常常需要重复绘制多个同样的图形,尽管可以使用Copy命令制作多个对象的拷贝,但若所复制的对象在X轴或Y轴上是等间距分布,或者围绕同一个中心点旋转同间距分布时,使用阵列命令更简单快捷。电子图板2013的阵列命令可以s行矩形阵列、圆形阵列和曲线阵列。1. 执行方式◇ 菜单方式:【修改】>【阵列】◇ 功能区图标:【修改】面板上的
图标◇ 命令:Array或AR2. 执行过程 在命令行输入“Array”或单击
按钮启动【阵列】命令。电子图板2013提供了/圆形阵列】、【矩形阵列】和【曲线阵列】三种方式,可按【Alt+1】组合键在三种方式之间切换。各种方式的执行过程各异,分述如下。(1) 圆形阵列 【圆形阵列】的二级命令为ArrayC,立即菜单如图4-17所示。
按【Alt+2】组合键选择阵列的对象是否绕阵列中心旋转,如图4-18a)是圆桌下面放了一把椅子的原图,图4-18b)是椅子以圆桌中心为中心点、基准点选在椅子背圆弧中心,不旋转椅子阵列8份的结果;图4-18c)也是椅子以圆桌中心为中心点阵列8份,但椅子进行了旋转的阵列结果。不难看出阵列对象是否旋转对结果影响很大。
在【旋转】方式下,拾取阵列对象后,状态行提示【中心点:】,单击中心点即完成阵列; 在【不旋转】方式下,拾取阵列对象后,状态行首先提示【中心点:】,拾取中心点后状态行提示【基点:】,选择基点完成阵列。基点是指在阵列过程中与中心点的距离保持不变的点。 按【Alt+3】组合键选择是在整个圆周上均布还是在给定的夹角范围内均布。【均布】是指阵列对象均布于整个圆周,这时按【Alt+4】组合键可以输入均布的份校谎≡瘛靖定夹角】,则立即菜单扩展为如图4-19所示,此时可按【Alt+4】组合键输入阵列后相邻两个对象之间的夹角,按【Alt+5】组合键输入阵列的填充角度。
图4-18d)是将图4-18a)中的椅子按相邻夹角为45°、阵列填角为180°、旋转对象方式阵列的结果。(2) 矩形阵列 矩形阵列方式的二级命令为Arrayr,立即菜单如图4-20所示。立即菜单给出了阵列的默认参数,修改相应的参数,拾取需阵列的对象,单击鼠标右键确认拾取即可完成矩形阵列。 立即菜单中,行间距输入负数表示向下阵列,正数表示向上阵列;列间距输入负数表示向左阵列,正数表示向右阵列。
如图4-21a)所示是左下角的圆进行3行4列旋转角度为0的矩形阵列的结果,图4-21b)所示是2行3列旋转角度为45°的矩形阵列的结果。
(3) 曲线阵列 【曲线阵列】是从电子图板2007版开始增加的功能,【曲线阵列】使阵列对象沿指定的曲线均匀分布,其二级命令为ArraySpl。 启动【阵列】命令,按【Alt+1】组合键将阵列方式切换至【曲线阵列】,立即菜单变为图4-22所示的样式。
设置好立即菜单后根据状态行提示进行操作即可。以下以图4-23为例说明【曲线阵列】的执行过程,在该例中要求将图4-23a)中的圆沿指定的曲线阵列4份得到图4-23b)。① 按【Alt+2】组合键选择“拾取单个母线”还是“链拾取母线”。前者阵列母线为1条,后者阵列母线可以是多条,这里选择单个母线;②【拾取元素】:拾取圆作为阵列对象,单击鼠标右键确认拾取;③【基点】:拾取圆心作为基点;④【拾取母线】:单击样条线作为&线;⑤【请拾取所需的方向】:在样条线上显示阵列方向,单击方向箭头即完成了曲线阵列,结果如图4-23b)所示。 从阵列效果可以看出这种方式与其他方式有较大的区别。阵列时不是从原位置沿母线的走向阵列,而是先复制一份到母线的端点,然后再沿母线阵列。
【小技巧】 按“F11”键切换至“关键字模式”,可以使用对话框方式设置阵列参数,进行阵列。例4-3 绘制图4-24所示的槽轮。1)切换当前图层至【中心线层】;2)在命令行输入“Cir”,启动【圆心-半径】绘制圆命令绘制Φ72的圆,立即菜单设置为“直径”、“无中蛳”,根据状态行提示输入圆心坐标“0,0”和直径“72”。
3) 切换当前图层至【粗实线层】;4) 在命令行输入“Cir”,启动【圆心-半径】方式画圆命令绘制Φ25、Φ40、Φ140的同心圆,立即菜单设置为“直径”、“无中心线”,根据状态行提示输入圆心坐标“0,0”和相应直径,绘制Φ140的圆时立即菜单切换i“有中心线”方式。5)在命令行输入“LL”,启动【平行线】命令绘制垂直中心线的双向平行线,立即菜单设置为“偏移方式”、“双向”,拾取垂直中心线,输入偏移距离“5”。6)在命令行输入“Appr”,启动【两点_半径】绘制圆弧命令绘制R5的小圆弧,两点取Φ72的圆与上步绘制的两平行线的交点,半径为5。7)在命令行输入“Acra”启动【圆心_半径_起终角】方式绘制圆弧命令,立即菜单设置为“半径=30”,“起始角=120”,“终止角=240”,状态行提示【圆心点:】时,输入“85,0”,并按【Enter】键得到图4-25a)。8)在命令行输入“Trim”,启动【裁剪】命令,以“拾取边界”方式裁剪图形,剪刀线为Φ140的圆和R5的圆弧,裁1后得到图4-25b)。9)在命令行输入“Array”,启动【阵列】命令进行圆形阵列,立即菜单设置为“圆形阵列”、“旋转”、“均布”、“份数=6”,中心点为同心圆圆心,阵列对象为R30的圆弧、R5的圆弧、修剪后的1行线及垂直中心线,阵列后得到图4-25c);10)在命令行输入“Trim”,启动【裁剪】命令,以“拾取边界”方式裁剪图形,剪刀线为除R5圆弧外的所有阵列对象,如图4-25d) 所示,裁剪后得到图4-25e)。;11)在命令行输入“LL”,启动【平行线】命令绘制水平中心线的向上偏移15.5单向平行线,立即菜单设置为“偏移方式”、“单向”;12)再次使用平行线命令绘制垂直中心线的双向偏移3的平行线,立即菜单设置为“偏移方式”、“双向”;13)在命令行输入“Trim”,启动【裁剪】命令,以“拾取边界”方式裁剪完成键槽的绘制,得图4-25f);
14)在命令行输入“Dim”,启动【尺寸标注】命令标注尺寸,得到图4-24。尺寸标注方法见【第6章 尺寸标注】。 【小技巧】可以利用第7章介绍的提取图符命令(Sym)提取“毂端面”图符绘制键槽,效率更高。4.9 过渡 在绘制机械制图中,边与边之间的过渡是经常用到的。车削等加工经常需要倒角,锻造和铸造经常需要圆角。电子图板2013的过渡命令就是对两条曲线的边角进行圆角、倒角操作的命令,通过修剪或延伸使两曲e间产生倒圆角或倒棱角的效果。1. 执行方式◇ 菜单方式:【修改】>【过渡】◇ 功能区图标:【修改】面板上的
图标◇ 命令方式:Corner、CN2. 执行过程电子图板的过渡命令有多种过渡功能,启动各种过渡命令的方法有:① 在命令行输入“Corner”或单击
按钮启动【过渡】命令后,在立即菜单中,按【Alt+1】组合键切换不同的过渡功能,如图4-26所示;
(1) 圆角过渡 圆角过渡的立即菜单如图4-28所示。
按【Alt+2】组合键选择过渡对象的修剪方式。各项含义如下:● 裁剪:过渡后裁剪掉所有边的多余部分;● 裁剪始边:裁剪掉起始边的多余部分,起始边指用户拾取的第一条曲线。● 不裁剪:执行过渡操作后,原曲线保留原样。 如图4-29所示为各种不同裁剪方式产生的过渡效果。 当选择任一种裁剪方式时,若裁剪对象原来不相交,裁剪的一边会自动延伸与过渡圆弧相切。
立即菜单设置完成后,状态行依次提示【拾取第教跚线】、【拾取第二条曲线】,在需要倒圆角的两条曲线上单击,圆角过渡完成。 在状态行提示【拾取第一条曲线】时,若拾取的是多段线组成的图形如多边形等,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取消第二条曲线的拾取,则将所有的尖角处进行圆角处理。 过渡命令是一个连续执行的命令,必须单击鼠标右键或按【ESC】键或按空格键才能结束命令的执行。
(2) 多圆<过渡 多圆角过渡是指对首尾相连的多条直线同时在相交处进行圆角过渡。 启动Corner命令后,按【Alt+1】组合键将过渡方式切换至【多圆角】或直接在命令行输入“Fillets”命令,此时立即菜单中没有了<剪选项,即多圆角总是自动裁剪曲线的所有边,按【Alt+2】组合键输入过渡半径,状态行提示【拾取首尾相连的直线】,单击连续的多条直线中的任意一条即完成过渡。如图4-30a)所示的矩形,多圆角过渡时,用鼠标单击其中的任一边均可将四个角同时进行过渡。 【注意】这种方式仅适用于多条连续的直线,若有圆弧或其他曲线与直线相连,则无法完成过渡;用Rect命令绘制的矩形或用Polygon命令绘制的多边形也可使用圆角命令(Fillet)过渡获得同样的效果。(3) 倒棱角 启动Corner命令后,按【Alt+1】组合键切换至【倒角】或直接在命令行输入“Chamfer”即可启动【倒角】命令。倒角命令提供了【长度和角度方式】及【长度与宽度方式】,按【Alt+2】键在两种方式之间切换,两种方式的执行过程分述如下。① 长度和角度方式 该方式的立即菜单如图4-31所示。 其中裁剪方式的含义与倒圆角相同,按【Alt+4】组合键输入倒角长度,按【Alt+5】组合键输入倒角角度。状态行依次提示【拾取第一条直线】、【拾取第二条直线】,在两条不平行的直线上单击即可获得倒角,然后按鼠标右键结束命令。
② 长度与宽度方式 该方式的立即菜单如图4-32所示。
按【Alt+4】组合键输入倒2长度,按【Alt+5】组合键输入倒角宽度。 设置好立即菜单后,状态行依次提示【拾取第一条直线】、【拾取第二条直线】,按提示分别拾取两条直线即完成倒角绘制。 图4-31中倒角长度和倒角角度的含义如图4-33所示。图4-32中倒角长度和宽度的含义如图4-34所示。
若需要倒角的两条直线尚未实际相交,延长后才有交点,则拾取完两条鞠吆螅系统会自动计算交点的位置,并将直线延伸进行倒角操作。(4) 多倒角 多倒角的功能类似于多圆角,用于首尾相连的多条直线同时在相交处进行倒角过渡,但不要求各直线间互相垂直。 启动Corner命令后,用【Alt+1】组合键将过渡方式切换至【多倒角】或在命令行输入“Chamfers”启动【多倒角】命令,立即菜单如图4-35所示。 在立即菜单中按【Alt+2】输入倒角长度,按【Alt+3】组合键输入倒角角度。设置完立即菜单;,选择首尾相连的直线段即完成多倒角过渡的操作。对矩形进行多倒角操作的效果如图4-36所示。
【注意】这种方式也仅;用于多条连续的直线。用Rect命令绘制的矩形或Polygon命令绘制的多边形也可使用“倒角”过渡获得同样的效果。(5) 内倒角和外倒角 【内倒角】和【外倒角】用于绘制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倒角,主要用于轴或孔的加工倒角绘制。启动Corner命令后,按【Alt+1】组合键将过渡方式切换至【外倒角】或【内倒角】,立即菜单中缺少了裁剪选项,即内、外倒角总是对相交的直线进行裁剪。状态行依次提示【拾取第一条直线】、【拾取第二条直线】、【拾取第三条直线】,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拾取完成后外倒角或内倒角即自动绘出,效果如图4-37所示。如果拾取的三条直线不垂直,状态行提示【三条直线必须互相垂直,重新拾取第一条直线】。内、外倒角的结果与拾取的三条直线的顺序无关,只决定于三条直线的相互垂直关系。(6) 尖角 在两条曲线的交点处形成尖角过渡。若曲线有交点,则以交点为界,多余部分被裁剪掉;若曲线无实际交点,但有延伸交点,则系统自动计算出交点,再将两曲线延伸至交点处。启动Corner命令后,按【Alt+1】组合键将过渡方式切换至【尖角】或在命令行输p“Sharp”启动【尖角】命令,状态行依次提示【拾取第一条曲线】、【拾取第二条曲线】,单击两条曲线即可形成尖角。
曲线的拾取位置不同,将产生不同的尖角过渡效果,操作时要注意。以交点为界,系统将拾取点的一侧曲线留下,而另一侧裁剪掉。读者可以试一试如图4-38所示为两圆弧相交的图形,分别选择1点和3点、2点和4点、1点和4点、2点和3点进行尖角过渡,看看有何差别。4.10 裁剪对象 裁剪命令的功能是根据定义的边界,将位于边界一侧的实体部分剪去,保留另一侧。1. 执行方式◇ 菜单方式:【修改】>【裁剪】◇ 功能区图标:【修改】面板上的
图标◇ 命令方式:Trim、TR2. 执行过程 电子图板 2013的裁剪功能提供了【快速裁剪】、【拾取边界】和【批量裁剪】三种方式,在命令行输入“Trim”或单击
按钮启动【裁剪】命令后,按【Alt+1】组合键可以在几种裁剪方式之间切换。(1) 快速裁剪 【快速裁剪】是电子图板2013的缺省裁剪方式,其二级命令为TrimFast,这种方式允许用户在各交叉曲线中进行任意的裁剪操作。 快速裁剪的操作过程比较简单,选择了这种方式后,状态行提示【拾取要裁剪;曲线:】,直接用鼠标点取要被裁剪的部分,系统根据与该曲线相交的曲线自动定出裁剪边界,即可将点取的部分裁剪掉。图4-39b)即是图4-39a)采用快速裁剪的结果。
请读者试一试先绘出如图4-40a)所示的图形,再使用裁剪命令修剪成图4-40b)样式
(2) 拾取边界裁剪 【拾取边界】方式主要用于较复杂图形的裁剪,二级命令为TrimBou,在这种方式下,用户自行定义裁剪的边界线(电子图板2013称为剪刀线)。 选择该种方式后,状态行首先提示【拾取剪刀线:】,用鼠标点取要作为剪刀线的曲线。剪刀线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但只能点选,不能框选,单击鼠标右键确认选取,拾取的剪刀线以加亮方式显示。这时状态行提示【拾取要裁剪的曲线:】,在需要裁剪的地方单击鼠标左键,系统根据定出的边界线将点的部分裁剪掉。可以框选被裁剪的部分。 这种方式下,某条曲线既可以是被修剪的对象,也可以是裁剪边界,这在复杂图形的裁剪时十分有用。例4-4 如图4-41a)所示是绘制的草图,利用裁剪命令修剪为图4-41c)的样式。① 在命令行输入“Trim”,启动【裁剪】命令;② 按【Alt+1】组合键将裁剪方式切换至【拾取边界】方式;③【拾取剪刀线】:拾取如图4-41b)中的虚线部分作为剪刀线(除最外层正方形外的所有部分),单击鼠标右键确认拾取;④【拾取要裁剪的曲线】:用鼠标左键单击需要裁剪的部分,得到图4-41c)所示的完成图。由上例可以看到,剪刀线也可以被裁剪。这种图形如用快速裁剪方式就比较麻烦。(3) 批量裁剪 【批量裁剪】通过一组剪刀线对一组曲线进行裁剪,其二级命令为TrimBat。 启动【裁剪】命令,将立即菜单的裁剪方式切换至【批量裁剪】,状态行首先提示【拾取剪刀链】。用户可以拾取封闭的图形(如圆、矩形)作为剪刀链,也可拾取一条或数条首尾相连的曲线作为剪刀链,但拾取封闭的图形必须在图形上单击选取,不能框选,拾取首尾相连的多条曲线时,只需单击其中一条即可。
剪刀链度⊥瓿珊螅状态行提示【拾取要裁剪的曲线】,既可单击某条曲线单个拾取,也可框选拾取,单击右键确认拾取,此时拾取的曲线上显示确认方向的箭头,状态行提示【请选择要裁剪的方向】,单击方向箭头,即可将选择箭头一边的部分裁剪掉。 如图4-42a)所示,希望将圆周以外的直线剪掉,选择批量裁剪后,当状态行提示【拾取剪刀链】时,选取圆周作为剪刀线,然后状态行提示【拾取要裁剪的曲线】,拾取4条直线后(可以右起框选),单击鼠标右键确认,显示确认裁剪方向的双向箭头,如图4-42b)所示,单击圆周外侧的箭头,完成裁4,最后完成的图如图4-42c)所示。
4.11延伸对象 延伸命令在电子图板2011版之前称为齐边,延伸命令与裁剪命令有很多类似之处,它以一条曲线为边界进行裁剪或延伸。1. 执行方式◇ 菜单方式:【修改】>【延伸】◇ 功能区图标:【修改】面板上的
图标◇ 命令:Edge、Extend、EX2. 执行过程 该命令执行时没有立即菜单,在命令行输入“Edge”或单击
按钮启动【延伸】命令,状态行首先提示【拾取剪刀线:】,剪刀线可以是多条,且可框选拾取,单击右键结束拾取,此时状态行提示【拾取要编辑的曲线:】,框选或点选要编辑的曲线,系统自动将拾取的曲线延伸至剪刀线或从剪刀线处裁剪掉多余的部分。
如图4-43a)所示的图形,拾取铅垂线作为剪刀线,然后依次拾取其他曲线,则得到图4-43b),注意第一条糁毕呤叭∈钡奈恢梦剪刀线右侧。 【小技巧】按“F11”键切换至“关键字”风格,使用Trim命令时,按住【Shift】键选择对象可以延伸对象,使用Extend命令时,按住【Shift】键选择对象,可以裁剪对象。即在关键字风格下,Trim与Extend命令可互换使用。4.12拉伸对象 拉伸命令可以改变对象的长度甚至形状而不影响其他不作拉伸的部分。比如可以将一个正方形拉伸成矩形或者拉伸成平行四边形。1. 执行方式◇ 菜单方式:【修改】>【拉伸】◇ 功能区图标:【修改】面板上的
图标◇ 命令方式:Stretch、S2. 执行过v 在命令行输入“Stretch”或单击
按钮启动【拉伸】命令,按【Alt+1】组合键选择【单个拾取】还是【窗口拾取】,前者用于拉伸单条曲线,后者用于拉伸v线组。(1) 单条曲线拉伸 在保持曲线原有趋势不变的前提下,对曲线进行拉伸处理,二级命令为StrechAlo。将拾取方式切换至【单个拾取】,根据状态行提示,单击一条曲线拾取之,根据拾取的曲线不同弹出的v即菜单亦不同。① 直线 拾取直线后,立即菜单进行扩展,如图4-44所示,按【Alt+2】组合键选择拉伸方式。在“任意拉伸”方式下,可以随意拖动直线的一端至需要位置,也可以在状态行提示【拉v到:】后输入一个点的坐标完成拉伸;在“轴向拉伸”方式下,按【Alt+3】组合键选择【点方式】或【长度方式】。● 在“点方式”下,状态行提示【拉伸到】,输入拉伸后的长度,直线缩短或延长至输入的长度;
● 在“长度方式”下,按【Alt+4】组合键选择改变长度的方式,状态行提示【拉伸到:】,在“绝对”方式下输入拉伸后的长度即可;在“增量”方式下输入增加或减少的长度,完成拉伸。输入增量时,正值为增加长度,负值为减小长度。拉伸方向由鼠标单击和拖动的位置确定。② 圆 拉伸圆相当于缩放圆。拾取圆后,状态行提示【拉伸到:】,输o一个值,这个值就是拉伸后新的半径,也可拖动圆周实现缩放。③ 圆弧 拾取圆弧后,按【Alt+2】组合键切换不同的拉伸模式,计有【弧长拉伸】、【角度拉伸】、【半径拉伸】和【自由拉伸】四种模式,如图3-45所示。按【Alt+3】组合键选择是“绝对”拉伸方式还是“增量”拉伸方式,在“增量”拉伸方式下,输入正值为增加,输入负值为减小。
在“弧长拉伸”方式下,拖动鼠标可看到圆弧长度随鼠标移动而改变,单击左键可确认拉伸后的弧长;在状态行提示【拉伸到:】后输入数值也可改变弧长。 在“角度拉伸”方式下,拖动鼠标可看到圆心角随鼠标移动而改变,单击左键可确认拉伸后的角度;在状态行提示【拉伸到:】后输入数值可改变圆心角。 在“半径拉伸”方式下,拖动鼠标可看到圆弧半径随鼠标移动而改变,单击左键可确认拉伸后的半径;在状态提示【拉伸到:】后踩胧值,改变圆弧半径。半径拉伸方式只改变半径大小,不改变圆心角。 在“自由拉伸”方式下,可以拖动圆弧的一个端点进行任意拉伸,此时圆心位置改变,另一个端点和中间的控制点位置不动。④ 样条线 拾取样条线后,状态行提示【拾取插值点:】,用鼠标左键单击样条线的一个插值点拾取之,此时状态行提示【拉伸到:】,移动鼠标可以看到样条线插值点随鼠标移动而移动,样条线形状也跟着发生变化,输入插值点的新坐标或单击鼠标左键即可最终确认插值点的v置,然后状态行继续提示【拾取插值点:】,继续拾取下一插值点进行拉伸,直到按鼠标右键结束命令的执行。单条曲线拉伸对椭圆和椭圆弧无效。
(2) 曲线组的拉伸 将拾取方式切换至【窗口拾取】,可对拾取到的曲线组一起拉伸,其二级命令为StrechBat。该功能可实现曲线组的拉伸、变形和移动。【窗口拾取】方式的立即菜单如图4-46所示。立即菜单第2项选择【g定偏移】,还是【给定两点】。 设置好立即菜单后,状态行提示【拾取添加】,采取右起窗选方式选取待拉伸的曲线组。 当选择【给定偏移】时,状态行提示【X和Y方向偏移量或位置点:】,此时拖动鼠标或从键盘输g一个位置点,窗口内的曲线组被拉伸。若选择【给定两点】,则状态行依次提示【第一点:】和【第二点:】,拾取两个点或输入两个点坐标,窗口内的曲线组被拉伸。 如图4-47a),用右起窗选方式选择一组直线,不管采用【给定偏移】方式还是【给定g点】方式,动态拖动所选部分均可得图4-47b),用鼠标拾取一点或输入偏移量或输入位置点坐标确认拉伸。如果拉伸对象完全在选择窗口内(采取左起窗选时),则拉伸命令对于该对象相当于平移命令,如图4-47c)所示。
对图形进行窗口拉伸时,如果选中尺寸,则尺寸被同时拉伸,这样可保证被拉伸的曲线和标注的尺寸值相一致,如图4-48所示。若拉伸的尺寸标注中包含公差,如果是用代号填t的公差会自动重新计算,公差随尺寸值大小更新。
4.13打断对象 将一条曲线从指定点处t断成两条曲线。一般用来表示一条曲线具有不同属性的情况,如分成两段后,两段的线型、线宽不一样等。1. 执行方式◇ 菜单方式:【修改】>【打断】◇ 功能区图标:【修改】面板上的
图标◇ 命令:Break、BR2. 执行过程 在命令行输入“Break”或单击
按钮启动【打断】命令,在立即菜单中选择【一点打断】或【两点打断】。(1) 一点打断:命令执行时首先根据状态行提示拾取要打断的曲线,然后状态行提示【拾取打断点:】,在曲线上或曲线外拾取一点均可打断曲线。在曲线上拾取点时,就以该点作为打断点,在曲线外拾取时,打断点的位置是从拾取点所作曲线的垂线的垂足,如图4-49所示。一点打断的二级命令为Breakp,曲线打断后,尽管从显示上看不出断点,但已经分成了两部分,可以单独设置两部分的属性。
【注意】 对于圆,第一次打断仅仅将圆变成了360°的圆弧(即有了两个端点,可以拖动端点减小圆弧的长度,而整圆不可),还是一条曲线,需要再次打断才>变成两条曲线;对于椭圆,打断后从打断点和一个象限点处分成两段椭圆弧。(2) 两点打断:选择【两点打断】后,立即菜单扩展为如图4-50所示的样式。按【Alt+2】组合键选择第一点的拾取方式是【伴随拾取点】还是【单独拾取点】。前者将选择曲线时单击的位置作为第一点,拾取曲线后,状态行只提示【拾取第二点:】;后者使用单独的两点作为打断点,状态行依次提示【拾取第一点:】和【拾取第二点:】,拾取两点后,两点之间的部分被打断并删除掉。
4.14分解对象 分解操作是将多边形、多段线、标注、图案填充或块参照等合成对象转变为单个元素的操作。 分解多段线将其分为简单的线段和圆弧,并将放弃所有关联的宽度信息;分解块参照使其替换为组成块的对象副本;分别标注或填充图案使组成尺寸标注或填充图案的各元素间不再关联,标注或填充对象被替换为单个对象。1. 执行方式◇ 菜单方式:【修改】>【分解】◇ 功能区图标:【修改】面板上的
图标◇ 命令方式:Explode、X2. 执行过程 在命令行输入“Explode”或单击
按钮启动【分解】命令。分解命令发出后,状态行提示【拾取元素:】,在要分解的对象上单击即完成了分解动作。分解后的原对象变成了多个独立的实体,不再是完整的统一体,没有了原对象所具虻母髦质粜裕无法按照原对象的修改方式进行修改。对于大多数对象,分解的效果在视觉上是不可见的,差别是分解后的实体可以单独修改。 多段线、图块、图符、尺寸标注、工程标注、图框、标题栏、序号、明细表、参数表、文字等对象,电子图板均蚪其分解。 分解命令用于多行文字时,是将多行文字分解成单行文字;用于单行文字时,是将文字分解成曲线。对于TTF格式字体的文字,分解后将变成曲线组成的空心字;对于单线体文字,分解后尽管视觉上看不出效果,但已经变成了曲线组成的文字。4.15 比例缩放 该命令用于改变图形对象的大小,但不改变形状。1. 执行方式◇ 菜单方式:【修改】>【比例缩放】◇ 功能区图标:P薷摹棵姘迳系
图标◇ 命令:Scale、SC2. 执行过程 在命令行输入“Scale”或单击
按钮启动【比例缩放】命令,状态行提示【拾取添加】,选择需要缩放的对象并单击右键确认拾取后,立即菜单如图4-51所示。
按【Alt+1】组合键选择在缩放的过程中是否保留原对象,选【移动】不保留,选【拷贝】,则保留原对象; 按【Alt+2】组合键选择缩放方式是按【比例因子】进行缩放还是按【参考方2】进行缩放; 按【Alt+3】组合键选择持尺寸值是否缩放,包括【尺寸值不变】和【尺寸值改变】两个选项,指缩放对象若包含标注的尺寸时,尺寸值在缩放后是否变化; 按【Alt+4】组合键选择尺寸标注的比例变化情2,包括【比例变化】和【比例不变】两个选项,指缩放对象若包含尺寸标注,尺寸线及尺寸值的字号是否一起缩放。设置好立即菜单后,根据状态行提示拾取【基准点】,状态行根据缩放方式是【比例因子】还是【参考方式】提示不同的操作。(1) 比例因子:状态行提示【比例系数(X/Y方向的不同比例系数请用分隔符分开)】,这时用鼠标拖动选择的对象,可实时观察缩放的效果,输入比例系数后,按【Enter】键或空格键,变换后的图形显示在屏幕上。若X、Y方向的缩放比例不一样,可按“X方向缩放比例,Y方向缩放比例”的方式输入。(2) 参考方式:状态行依次提示【参考距离第一点:】、【参考距离第二点:】,拾取两个参考点后,电子图板2013将两点间的距离作为参考值,此时状态行提示【新距离:】,输入新的距离,并按【Enter】键确认后,将指定的两点间的距离缩放至新距离。图4-52是不同的缩放效果,图4-52a)是原图,使用比例因子1.5进行缩放,图4-47b)是改变尺寸值但不改变比例的效果,图4-47c)是改变比例但不改变尺寸值的效果。
例4-5画出如图4-53所示的图形。① 在命令行输入“Lpp”,启动【两点线】命令,绘制底边AB;② 在命令输入“Cir”,启动【圆心_半径】方式绘制圆的命令,立即菜单设置为“半径”、“无中心线”,状态行提示【圆心点:】时,拾取A点,状态行提示【输入半径或圆上一点:】时,输入“50”,并按【Enter】键;② 重复使用Cir命令,以B点为圆心绘制半径为40的圆,两圆的交点为C;③ 在;令行输入“Lpp”,启动【两点线】命令,绘制直线AC和BC,得到△ABC;④ 删除两圆;
⑤ 在命令行输入“La”,启动【角度线】命令,立即菜单设置为“直线夹角”、“到线上”,“角度=45”,以下的状态行提示与操作为; 【拾取直线】:单击 BC拾取之; 【第一点】&按“M”键,拾取BC的中点; 【拾取曲线】:单击AC,得到过BC中点的斜线DE;⑥ 在命令行输入“Scale”或单击
按钮启动【比例缩放】命令,立即菜单设置为“平移”、“参考方式”,以下的状态行提示与操作为: 【拾取添加】:单击DE拾取之; 【基准点】:拾取C点作为基准点; 【参考距离第一点】:拾取D点; 【参考距离第二点】:拾取E点; 【新距离】:输入“25”,按【Enter】键,完成绘图。4.16 对齐对象 【对齐】命令可以使当前对象与其他对象对齐。使用中可以用2对对齐点(源点和目标点)。对齐命令可同时实现旋转、移动、缩放。1. 执行方式◇ 菜单方式:【修改】>【对齐】◇ 命令方式:Align、AL◇ 功能区图标:无2. 执行过程 在命令行输入“Align”,启动【对齐】命令后,弹出的立即菜单只有一个选项,可以选择在对齐时是否对源对象进行缩放。下面以图4-54为例介绍进/对齐的方法。在图4-54a)中希望将P1对齐到图4-54b)中的圆心A点,P2对齐到图4-54b)中的B点。
① 在命令行输入“Align”,/动【对齐】命令,立即菜单切换到【缩放】状态;② 【拾取元素】:拾取需要进行对齐操作的对象,即指针,单击鼠标右键确认拾取;③ 【第一源点】:拾取P1点,即指针小圆的圆心;④ 【第一目标点】:拾取A点,即大圆的/心;⑤ 【第二源点】:拾取P2点,即指针的针尖;⑥ 【第二目标点】:拾取B点,完成对齐操作。4.17 合并对象 【合并对象】可以将两段连在方向一致的直线合并成一条直线;可以将半径、圆心相同的两段圆弧合并成一段圆弧;可以将一段圆弧合并成一个整圆;可以将两段端点连在一起的样条线合并成一条;还可以将端点连在一起的多段线合并成一条多段线。1. 执行方式◇ 菜单方式:【修改】>【合并】◇ 功能区图标:无◇ 命令方式:Join、J2. 执行过程 在命令行输入“Join”,启动【合并】命令,状态行首先提示【拾取源对象】,然后根据拾取的源对象不同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1) 合并直线:拾取的源对象若是直线,根据状态行提示【选择要合并到源的直线:】,可以单击选择,也可以框选,之后选中的直线被合并到源直线中。如图4-55所示的三条直线段,左边为细虚线,中间段为粗实线,右边是点画线,使用【合并】命令谎≡裰屑浯质迪呶“源”,选择两端的虚线和点画线作为合并到“源”的直线,则三段线合并成一条粗实线。
(2) 徊⒃不。菏叭〉脑炊韵笕羰窃不。状态行提示【选择圆弧,以合并到源或进行[闭合(L)/否(N)]】,这时若输入“L”,并按【Enter】键,则将选取的圆弧延伸闭合成圆;若选择“否(N)”,则要求“选择要合并到源的圆弧”,在需要合并的圆弧上单击,即唤两段圆弧合并在一起。(3) 合并样条线:拾取的源对象若是样条线,状态行提示【选择要合并到源的样条曲线:】,单击第二条样条线,两条样条曲线合并成一条。【小技巧】当多条直线部分重合时,使用【合并】命令合并成一条直线可减小图形文件的体积。绘制多个带中心线的圆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4.18 其他编辑操作 1. 剪切、复制与粘贴 这是一组相互关联的命令,其功能是先将图形放在Windows的剪贴板中,再粘贴到当前文件中。在Fluent界面中该组命令放在【常用】选项卡的【常用】面板中,如图6-56所示。在经典界面中,这些功能安排在【编辑】菜单中。
(1) 复制 【复制】命令将选中的图形存储到剪贴板中,以供图形粘贴时使用。 执行【复制】命令的方式如下:◇ 菜单方式:【编辑】>【复制】;◇ 功能区图标i【常用】选项卡【常用】面板上的
图标。◇ 命令方式:CopyClip◇ 快捷键方式:【Ctrl+C】 执行【复制】命令时,拾取要复制的图形对象并确认即可将拾取的图形对象存储到Windows的剪贴板。也可先拾取对象再调用【复制】命令。(2) 带基点复制 【带基点复制】将含有基点信息的图形对象存储到剪贴板中,以供图形粘贴时使用。 执行【带基点复制】命令的方式如下:◇ 菜单方式:【编辑】>【带基点复制】◇ 功能区图标:【常用】选项卡【常用】面板【复制】内的
图标◇ 命令方式:CopyBase命令。◇ 快捷键方式:【Ctrl+Shift+C】 执行【带基点复制】命令时,在绘图区选中需要复制的对象并拾取基点,所选对象及基点信息即被保存到剪贴板中。(3) 剪切 【剪切】命令将从图形中删除选定对象并将它们存储到剪贴板中,以供图形粘贴时使用。 执行【剪切】命令的方式如下:◇ 菜单方式:【编辑】>【剪切】◇ 功能区图:舫S谩垦∠羁ā境S谩棵姘濉靖粗啤磕诘
图标◇ 命令方式:CutClip、Cut◇ 快捷键方式:【Ctrl+X】 执行【剪切】命令时,羧∫剪切的图形对象并确认即可将所选对象删除并存储到Windows的剪切板,以供粘贴使用。(4) 粘贴 【粘贴】命令将剪贴板中的内容粘贴到指定位置,该命令的执行方式如下:◇ 菜单方式:【编辑】>粽程】◇ 功能区图标:【常用】选项卡【常用】面板上的
图标◇ 命令方式:Paste、PasteClip◇ 快捷键方式:【Ctrl+V】命糁葱惺钡出如图4-57所示的立即菜单,各立即菜单项的功能如下:
第1项:粘贴位置的定位方式,选择【定点】时,状态行提示【请输入定位点:】,在绘图区拾取定位点并指定旋转角度即可将剪贴板的内容粘贴到指定位置;选择【定区域】时,状态行提示【请在需要粘贴图形的区域内拾取一点:】,在封闭区域内单击一点,剪贴板内的对象自动缩放粘贴在拾取的区域内。第2项:粘贴时是否保留对象的原有状态,可:选择【保留原态】或【粘贴为块】第3项:当第2项选择【粘贴为块】时,此项用于选择粘贴形成的图块是否使用消隐功能,选择【消隐】时,若图块覆盖了其他对象,则将图块放入最上层。第4项:当第1项选择【定点】时,此项用于设置粘贴时的缩放比例。(5) 选择性粘贴 选择性粘贴是指粘贴时可以选择不同的粘贴方式,该命令的执行方式如下:◇ 菜单方式:【编辑】>【选择性粘贴】◇ 功能区图标:【常用】选项卡【常用】面板【粘贴】内的
图标◇ 命令方式:PasteSepc、SpecialPaste◇ 快捷键方式:【Ctrl+R】命令执行时,首先弹出如图4-58所示的【选择性粘贴】对话框,要选择粘贴类型,单击【确定】按钮返回绘图区,状态行提示【指定插入点:】,拾取插入点并指定旋转角度完成粘贴工作。如剪贴板中存放的是其他软件的对象,则可以以链接方式粘贴到当前文档中。 (6) 粘贴为块 【粘为块】命令将剪贴板中的对象以块的形式粘贴到当前图形中,它是【粘贴】命令的子命令。执行方式如下:◇ 菜单方式:【编辑】>【粘贴为块】◇ 功能区图标:【常用】选项卡【常用】面板上【粘贴】内的
图标◇ 命令方式:PasteBlock◇ 快捷键方式:【Ctrl+Shift+V】 命令执行时,弹出如图4-57所示的立即菜单,在绘图区拾取定位点或封闭区域即可将剪贴板内的内容以块的形式粘贴到指定位置。2. 特性匹配 【特性匹配】工具用于大批量更改图形元素属性,其功能是将一个图形元素的属性应用到其他的元素上,【特性匹配】也用于修改尺寸风格和文本风格。特性匹配在2007版中称为格式刷。(1) 执行方式◇ 菜单方式:【修改】>【特性匹配】◇ 功能区图标:【常用】面板上的
图标◇ 命令方式:Match、MatchProp、MA(2) 执行过程 在命令行输入“Match”或单击
按钮启动【特性匹配】命令,弹出只有一个菜单项的立即菜单,包括【匹配所有对象】、【匹配同类对象】两个选项。根据提示先拾取源对象,然后再拾取要修改的目标对象即完成特性匹配工作。 若使用【匹配同类对象】,在进行特性匹配时,只有同类对象的属性可以匹配,如此时不能将曲线的属性匹配到尺寸线ノ淖值取3. 右键拖动编辑 在电子图板2013中拾取对象后,可以按住鼠标右键对其进行拖动,松开按键即可完成拖动。完成拖动后弹出【右键拖动菜单】,如图4-59所示,各菜单项的功能为: (1) 移动到此处:将被拖动对象移动到当前拖动位置,效果等同于移动(Move)命令。 (2) 复制到此处:将被拖动对象复制到当前拖动位置,即原对象仍保留。 (3) 粘贴为块:原对象仍保持不(,拖动对象以块的形式放置在当前拖动位置。生成的块自动命名。 (4) 取消:撤销右键拖动。 4. 特性查看 每个图形中的实体元素都有自己的特性(有些特性可以通过特性查看器修改。电子图板2013提供了窗口式【特性】工具选项板。通过该选项板可以修改对象的特性,特性既包括基本属性如图层、颜色、线型、线宽、线型比例,也包括对象本身的特有属性,例如圆的特有属性包括圆心、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默认情况下,【特性】工具选项板以按钮形式隐藏在窗口左侧的【工具选项板】上,鼠标指向该按钮时窗口自动打开,这时移动鼠标到窗口上的相应项目上可以修改该项目。鼠标离开窗口时,窗口自动隐藏,可以单击窗口上的图钉按钮
取消自动隐藏,再次单击该按钮,又会自动隐藏,单击
可以关闭【特性】窗口,若要再次打开窗口可以通过如下方法。◇ 从【工具】菜单中选择【5性】◇ 使用快捷键【Ctrl+Q】◇ 从命令行发出Properties或CH命令◇ 在绘图区或绘图去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特性】◇ 选中一个对象,单击鼠5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特性】◇
【特性】选项板根据选择的对象显示相应的属性内容。圆的特性5图4-60所示。 选中具有多个选项的特性后,属性值显示框后面会出现下拉三角形“q”,单击该三角形显示所有的选择项,可从中选择,如图3-60所示的线型、线宽等;选中数值特性后,在特性值编辑框中可直接修改相应的数值5修改后绘图区的图形做相应的改变,如图4-60中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如将面积改为1000,则半径自动改为17.841,周长自动改为112.100,绘图区中圆的大小也随之改变; 选中坐标点特性后,属性值编辑框中显示点的坐标值,后面显示点拾取按钮
,单击该按钮启动点拾取功能,这时在绘图区可以移动该点到合适的位置,单击左键确认这一新位置,特性查看器中的坐标也相应变化,单击选择的点前面的“+”可以打开坐标点查看相应碭、Y坐标,这时在X、Y坐标输入框中可以直接更改点的坐标。


















































单击图标后“▼”按钮,从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不同的过渡方式,如图4-27所示;
序号 | 命令 | 功能 | 图标 |
1 | Fillet、F | 角 | ![]() |
2 | Fillets | 多圆角 | ![]() |
3 | Chamfer、CHA | 倒角 | ![]() |
4 | Chamfers | 多倒角 | ![]() |
5 | ChamferOutside | 外倒角 | ![]() |
6 | ChamferInside | 内倒角 | ![]() |
7 | Sharp、R、Amjoin | 尖角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