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5—268年罗马内战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19 属于: 中外战典
【介绍】:

皇帝塞维鲁·亚历山大(Marcus Aurelius Severus Alexander,公元208—235)及其母亲于公元235年初被禁卫军杀死后,帝国开始进入一个持续不断的无政府和动乱时期。色雷斯人(Thracian)马克西米努斯(Maximinus,公元173—238)被莱茵(Rhine)军团拥立为帝后,便率部在德意志抗击入侵的蛮族人。然而,罗马元老院始终不承认马克西米努斯为帝,而将帝位送给马克西穆斯(Clodius Pupienus Maximus,卒于公元238)和巴尔比努斯(DecimusCaelius Balbinus,卒于公元238),使他们成为同朝皇帝。公元238年,阿非利加(Africa)省罗马驻军反叛,推选年事已高的戈尔狄安一世(Gordianus Ⅰ,公元158—238)及其子戈尔狄安二世(Gord ianusⅡ,公元192—238)为帝,但其军队在迦太基(Garthage)附近的一次战役中被马克西米努斯在努米底亚(Numidia)的支持者打败,戈尔狄安一世之子战死,他自己亦自杀身亡,其孙戈尔狄安三世(GordianusⅢ,约公元224年—244)遂被宣布为帝。与此同时,被罗马元老院废黜的马克西米努斯领兵南下进入意大利东北部,并包围该地区首府阿奎莱亚(Aquileia)。但战争陷入僵局,马克西米努斯为其部下所杀。后来,支持戈尔狄安三世的禁卫军谋杀了马克西穆斯和阿尔比努斯,帮助戈尔狄安三世夺得帝位。未成年的戈尔狄安三世由其母和岳父摄政,但仍在禁卫军的控制之下,后来也被谋杀。由于帝国政府的腐败,内部争斗不止,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加之连续15年(公元251—256年)的瘟疫,罗马帝国的国力大为削弱。帝国边境省份,不断遭到日耳曼部落的入侵。在帝国日趋崩溃的情况下,罗马元老院认识到没有一个人能独挽狂澜,遂让加列努斯(Puclius Licinius Egnatius Gallienus,卒于公元268)与其父瓦莱里安(Valerian,卒于约公元261)共执朝纲(公元253—260年)。在加列努斯统治时期(公元253—268年),帝国各地,尤其是在高卢(Gaul,今法国)伊利里亚(Illyria,今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以及东部各省,仍不断发生谋反者和觊觎帝位者的明争暗斗。许多竞争者建立自己独立的统治领地,自立为王。后人将加列斯执政时期,称为“30个僭主时期”(“Age of Thirty Tyants”)。加列努斯在位期间,曾多次领兵与哥特人(Goths)作战,并让有经验的骑兵军官,担任军团司令和高级指挥官。由于他重视骑兵,曾引起军团步兵的不满。公元268年,加列努斯在准备镇压米兰(Milan)的一次叛乱时,被部将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