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英国内战
【介绍】:
牛津之战后,查理虽遭失利,但他仍为国王。于是,长期国会试图重建政府,革新教会。国会中的长老派打算在英格兰实行长老制,以履行1643年的“庄严盟约”。代表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利益的长老派采取的这一行动立即引起军队的不满。国会遂试图解散军队。军队内部代表新贵族和中产阶级利益的独立派与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平均派和代表贫苦农民的掘土派之间亦发生冲突。查理一世遂试图利用国会和军队敌对以及军队内部的冲突,并指望依靠外国支持来恢复王权统治。由于查理对国会长老派限制和解散军队的立法行动一直不表态,被激怒的苏格兰人于1646年将查理引渡给英格兰国会,换得40万英镑。为谋求和解,国会给予查理一些有限的权力,但他却顽固地拒绝一切妥协。于是,克伦威尔统率的军队抓获查理,进军伦敦。后来,查理逃脱亡命怀特岛(Isle of Wight),继续与英格兰国会、外国政府及苏格兰周旋,并再次许诺在英格兰实行长老制以换取支持。1648年,查理乘革命队伍内部出现分裂之机,伙同苏格兰人发动了第二次内战。克伦威尔率军北进,迎击苏格兰入侵军队。同年8月17-20日,国会军在普雷斯顿(Preston)之战中击溃苏格兰军队。接着,普莱德上校(卒于1658年)奉命带领一大队骑兵执行“清洗”任务。他以长老派议员均为王党分子为由,将150位长老派议员赶出国会或投入监狱。此后,国会剩下不足100名议员,故史称“残阙国会”。该国会自设特别法庭,并于1649年1月以叛国罪传唤查理出庭受审。于是,查理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审判、定罪并被处决的国王。长期国会遂废除王权和上议院,宣布英国为“共和国和自由邦”,由国务会议统治英格兰。克伦威尔遂受命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见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Cromwell's Irish Campaign;克伦威尔远征苏格兰 Cromwell's Scottish Campaign),阻止查理二世(Charles Ⅱ,1630-1685)在爱尔兰和苏格兰称王。查理二世则率军侵入英格兰,但在1651年伍斯(Worcester)之战中遭惨败,查理二世随即逃亡国外,内战才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