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19 属于: 中外战典
【战争时间】:1934.10.10—1936.10.22

【介绍】:

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在军事冒险主义和军事保守主义的错误方针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湘赣苏区红军的反“围剿”作战也处境困难,主力被压至田、津洞狭小地区。鄂豫皖苏区红25军也在敌重兵围攻下,处境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博古等领导人没有适时作出转变战略方针的决断,仅派出红7军团向闽浙皖赣边开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命令红6军团赴湖南中部发展游击战争,与红3军取得关系,探索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道路。同时仍命令中央红军继续同敌人拼消耗,结果使红军继续遭受严重损失。10月初,国发党军重兵集团继续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此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不经中央政治局讨论,就仓促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去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红1、红3、红5、红8、红9军团共5个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从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长征。红24师和10余个独立团在项英、陈毅领导下,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7日,中央红军由雩都南流贡水,21日晚,以红1军团为左路前卫,红3军团为右路前卫,红9军团掩护左翼,红8军团掩护右翼,红5军团担任后卫,军委2个纵队居中,在雩都西南的王母渡、新田之间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25日渡过信丰河。此后,中央红军因携带大量笨重器材,行动缓慢,11月8日,在汝城以南通过第二道封锁线,15日在良田至宜章间通过第三道封锁线,进至临武、嘉平地域。这种搬家式的转移和甬道式的行军队形,削弱了红军的作战能力。国民党军总司令蒋介石11月12日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16个师77个团围追红军。并令粤军、桂军9个师在湘江以东地区堵截红军。此时,从宜章至湘江广大地区国民党军兵力薄弱,但博古等人消极避战,丧失了在湘南歼敌的良机。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4个纵队,从兴安、金州间抢渡湘江,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27日,先头部队2个师顺利渡过湘江,但后续部队未能及时赶到渡口。次日,国民党“追剿军”大部赶到,向湘江两岸红军发起全面进攻。红军在湘江两岸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进至西延地区,但1个师又1个团被阻于湘江东岸,大部壮烈牺牲,其他各部也遭受重大伤亡。中央红军已从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湘江之战后,国民党军向黔阳、洪江地区转移兵力,企图阻止中央红军去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此时,中央红军经2个月连续行军作战,极度疲劳,战斗力大减,但博古等人仍坚持同湘西红军会合的计划。在此危急时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力主放弃原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从而使红军避免了覆没的危险。20日,中央红军分两路西进,1935年1月7日占领黔北重镇遵义。15-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举行了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对博古和共产国际驻中国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提出了尖锐批评,会议增补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3月,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参加了3人军事指挥小组,指挥红军的行动。中央红军进占遵义后,将介石调集薜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川、湘、桂军各一部,分路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边境地区。1月中旬,薜岳兵团8个师、黔军3个师、川军10多个旅、湘军4个师、滇军3个旅、桂军2个师共几十万人已进至黔北地区。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北渡长江,进至川西北地区开新的根据地。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向土城方向前进,28日在青岗坡与川军发生激战,29日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此时,国民党军加强了长江沿岸的防御,并分路对中央红军进行追堵。中革军委决定暂缓北渡长江,改在云贵川交界地区机动作战。2月18日-19日,红军掉头向东二渡赤水河,回师黔北,25-28日在遵义以北娄山关和以南忠庄铺歼灭和击溃黔军2个师又8个团。遵义之战后,中央红军为寻求新的战机,又挥军向西,3月16日-17日三渡赤水河,再次进军川南。蒋介石判断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令所有“追剿”部队再向川南进击。在敌多路大军向川南集中的情况下,中央红军突然转向东北,21日四渡赤水河返回黔北,27日,主力向南急进,31日渡过乌江,把敌几十万大军甩在乌江以北。4月2日,中央红军进占扎左,前锋逼进贵阳。接着,红军摆出东渡清水江向湘西进军的姿态,待敌各路追兵纷纷向贵阳以东调动时,突然于4月8日分2路从贵阳、里之间突破故防线,向敌兵力空虚的云南急进,27日攻占龙,直逼昆明。2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由寻甸向西北前进,5月3日-9日,由皎平渡渡过金沙江。在滇黔边单独行动的红9军团5-6日也从盐井坪渡过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同年3月28日-4月21日,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取得嘉陵江战役的胜利,歼敌1万余人。然而,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不向党中央报告,不与红四方面军首长商量,擅自决定放弃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红四方面军8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川西茂县、理番地区。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5月20日顺利通过彝民区,24日晚先于国民党堵截部队攻占大渡河左岸的安顺场,25日,第1团第2连17名勇士乘船强渡成功,后续部队及时跟进,巩固了滩头阵地。由于船少流急,中革军委又决定抢夺上游泸定铁索桥。第4团1天2夜行军160公里,于29日晨占领泸定桥西桥头。下午4时,第4团发起夺桥战斗,在全团火力掩护下,第2连22名勇士攀踏悬空的铁索(桥上木板已被守军拆除)向东桥头攻击,胜利占领该桥,后续部队紧跟过河,歼灭了泸定城守军。至6月2日,中央红军从安顺场和泸定桥全部渡过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的企图。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之后,8日乘胜突破川军芦山、宝兴防线,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翻过终年积雪的夹金山,12日,先头部队在北进达维途中,同红四方面军一部胜利令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到达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总兵力达10余万人。早在1934年冬,鄂豫皖苏区红军第25军2900余人,突破敌40多个团的围攻,于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出发,向西开始长征。突破敌封锁后,11月中旬进入桐柏山区,下旬进入伏牛山区,12月上旬进入陕西省雒南地区,并在此进行开辟鄂豫陕苏区的工作。至7月初,红25军粉碎了西北军和东北军的2次大规模“围剿”。7月中旬,为配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北上,红25军由西安以南西进,8月中旬进入陇东地区,9月16日在陕甘苏区的永坪填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并合编为红军第25军团。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举行会议,决定了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方针。7月,中共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9军团依次改为第1、第3、第5、第32军;8月,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8月15日,朱德、张国焘率领左路军5个军由卓克基向阿坝地区开进;21日,由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兼任的红军前敌指挥部率右路军4个军从毛儿盖向班佑、巴西开进。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随右路军行动。进军途中,红军指战员历尽艰辛,通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原,左路军先头部队20日到达阿坝,右路军27日到达班佑。在右路军前进途中和到达班佑后,中共中央2次电令张国焘,要左路军迅速出班佑向右路军靠拢。但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的指示,并提出红军南下川康边的计划,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对抗中央的北上方针;接着,又密令陈昌浩“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危害中共中央。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识破了张国焘的阴谋,立即报告了毛泽东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率右路军第1、第3军于9月10日凌晨北上,12日将第1、第3军改编为红军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毛泽东任政委。16日,陕甘支队逼近川甘边界的要隘腊子口,17日夺取天险腊子口,18日占领哈达铺,进入甘南”接着又翻越六盘山,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至此,红一方面军主力历时1年,纵横11省,行程2.5万里的长征胜利结束。11月初,红军陕甘支队与红15军团在甘泉地区会师。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共中央北上方针,9月15日命令左路军先头纵队和右路军第4、第30军分别由阿坝和包座南下,再次通过草地。9月下旬,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第5、第32军全部集结于党坝、松岗地区。10月5日,张国焘宣布另立中央”,走上了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道路。10月8-20日,南下红军发起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击溃川军6个旅;11月1319日,在名山东北百丈地区同川军10余个旅激战7昼夜,虽歼敌1.5万余人,但红军也损失近万人,被迫向西转移。1936年2月,在敌重兵围堵之下,红军开始向西康境内转进,4月上旬进至道孚、炉霍、甘孜地区,兵力由南下时的8万余人减为4万余人,张国焘的南下方针遭到失败。在中共中央的劝导和督促下,经过朱德、刘伯承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斗争,张国焘被迫于6月接受中共中央北上陕甘的战略方针。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130多个旅的兵力,采取持久作战和保垒主义的方针,向湘鄂川黔苏区和红2、红6军团发动新的“围剿”。在多次内线寻机歼敌不成的情况下,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分会决定红军主力转至黔东地区机动作战,开辟新的苏区。11月19日,红2、红6军团共1.7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月,红军进入黔东,20日突破龙溪敌封锁线,前锋逼近贵阳,随后绕过贵阳向西北急进,进入黔西。2月下旬至3月下旬,红军在乌蒙山区同敌10个师的兵力周旋,转战1000多里,后突出敌包围向滇中急进,粉碎敌4个纵队合围后,4月25-28日从滇西北的石鼓、巨甸地段流过金沙江,向北前进,翻越了几座大雪山,7月2日到达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主力胜利会师。5日,奉中革军委电令,红2、红6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7月上旬,红二、四方面军从甘孜、炉霍、绥靖出发,共同北进,再次通过茫茫数百里的草原,8月上旬到达班佑、包座地区。9月初,在击溃国民党军重重拦截后,红二、四方面军进至甘南地区,控制了8座县城和广大地区。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在2年中,红军转战14个省,冲破国民党军数十万部队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终于胜利地完成了纵横半个中国的战略转移,打开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