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图腾制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20 属于: 世界民俗大观

“图腾”(Totem)二字,系由北美奥日贝人的土语转化而来,意为“彼之血族”、“种族”、“家庭”。大洋洲土人所说的“科旁”与之同义,它表示了一种特殊的社会体制。

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民俗学家们对图腾制的起源等问题看法不尽相同,但都认为人类社会曾经历过图腾制的阶段。这个阶段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原始民族的社会集团,采取某种动植物为名称,又相信其为集团的祖先,或与之有血缘关系。

(二)作为图腾祖先的动植物,集团中的成员都加以崇敬,不敢损害毁伤或生杀,犯者将遭受一定的处罚。

(三)同一图腾集团的成员,概可视为一个完整的群体,他们以图腾为共同信仰。身体装饰,日常用具,住所墓地之装饰,也采取同一样式,表现同一图腾信仰。

(四)男女达到规定的年龄,举行图腾入社式。同一图腾集团内的男女,禁止结婚,绝对的采取外婚制。

图腾制实为原始共同制与氏族制交替期的过渡阶段,其最后形态即为氏族社会的萌芽。图腾制在原始社会中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影响却很深远。图腾的意识形态,不仅在氏族社会中被部分地保存,而且演变为特殊的信仰、习俗,贯通于氏族社会的各个方面,并远播后世。

详细考察古代世界民族的神话传说与遗留物品,任何民族都可发现图腾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