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牛(印度)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20 属于: 世界民俗大观

印度不仅是世界上养最多的国家,而且也是对牛最崇拜的国家。

印度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信奉印度教。印度教徒认为,牛是繁殖后代的象征,又是人们维持生存的基本来源,所以,他们对牛,特别是母牛非常崇敬。他们把母牛视为“圣牛”。有的虔诚教徒甚至认为,牛尿可以净化人的肉体和灵魂。这种观念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印度的“圣雄”甘地生前就曾说过,他尊重母牛的圣洁,犹如尊重他的母亲。印度教的僧侣,每年都要主持一种敬牛的“波高”仪式。他们把用树叶扎成的花环套在一只只牛颈上,同时挂上饼干和椰果,并给牛角涂上颜色。然后由男教徒拿着用番红花花粉、哥沙树叶和清水调和成的液体,绕着牛群游行三周,将液汁洒遍它们全身,接着四肢触地,在牛前睡下四次。当“圣牛”把颈下的饼子、椰果抖落在地时,围观的群众便去抢食。“圣牛”散走时,教徒们还打鼓念经送行。这种仪式不许妇女参加,否则将被认为是亵渎“圣牛”。

正因为这样,牛在印度享有崇高的地位。它们在外边可以自由游荡,即使躺在马路中间,行人和汽车也不能惊动它,而必须绕道而行。在农村,它们可以大摇大摆地往来田间,饱食粮食和水果。母牛更是神圣不可侵犯,即使老死也不能宰杀。不少地方还有由僧侣或商人主办的“圣牛养老院”,当牛不能自由觅食时,就被收入院中供养。

不过,如此敬牛也带来了社会问题:这些牛虽“圣”,却有一半是没有经济价值的。尽管作了种种努力提供牛栏,但大多数老牛仍然因寻找食物而大量毁坏农作物。特别是与印度教教规不同的伊斯兰教传入后,矛盾就更大了。伊斯兰教徒拒不执行不准屠宰健壮牛的联邦禁令,而印度教徒则要求加强和扩大保护牛的法律。1979年4月,印度教圣人、八十四岁的维诺巴·巴维为了拯救“圣牛”甚至进行了绝食斗争。与此针锋相对的是,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占百分之四十的喀拉拉邦大约有一百五十名吃牛肉者举行了一次公开的吃牛肉野餐。最后,由于前总理德赛是一名虔诚的印度教徒,他依靠他的占多数席位的人民党在议会经过激烈争论后成功地提出了一项全面保护牛的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