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姓等级制度(印度)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20 属于: 世界民俗大观

在北印度的一些村落中,存在着一种传统的不可接触制度:高种姓(特指婆罗门和拉其普特等)把村中另一部分人视为污秽的不可接触者(哈里真),避免同他们的身体接触。这些不可接触种姓有拜基(吹鼓手)、科利(织工)、米斯特利(木匠)、劳哈尔(铁匠)、兰伽达(篮筐编织匠)、查尔(皮匠)、柏达尔(舞者)等。

在日常生活中,哈里真不能穿鞋,不能进庙;洗衣洗澡只能在溪流的下游,当其他种姓人在水塘边时,哈里真不能去那里。哈里真早晨外出沐浴必须蒙面,否则高种姓看见将视为不吉利。哈里真绝对不能和其他种姓人共食或通婚。在社会交往和宗教方面,界限更鲜明。如举行祭祀蚊神的仪式时,哈里真不得进入距仪式天篷三十步以内的地方。仪式上的进餐也是完全隔开的。高种姓人在村广场上用金属碟子吃东西,而哈里真只能在远离人群的地方用树叶和自己的碟子吃,吃完洗碟子和扔掉树叶,必须在一段距离之外。还有一条很严格的规定:在高种姓结婚的时候,哈里真不能在场。吹鼓手(不可接触者)可以参加婚礼,不过只能在一个规定的围场内活动。新娘由四个哈里真护送上车,但他们必须把脸避开。在村里,哈里真的房子较低矮,并同村落保持一段距离。两种人的火化场是分隔开的,哈里真不能接近高种姓的火化场,因为他们的来临会使后者灵魂痛苦,并可能影响他们灵魂升天。

这种不可接触制度从一个哈里真生下之日起就影响了他和他的家庭,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痛苦。

那么,拜基这些种姓是怎样成为哈里真的呢?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因为职业而致。如哈里真中地位最低的查马尔,就因为他们总是跟死的皮打交道。这种职业被认为是可耻的,因为牛在印度教徒中被尊为“圣物”。二是基于对“业极”的信仰。现在的哈里真,被认为正是在偿还他们祖先的罪恶。由于他们祖先或他们自己生前的罪过,使他们成了外种姓。高种姓所以实行不可接触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传统方面的,他们大部分照祖先的传统行事。更重要的是宗教方面的,他们认为,他们所以出身高种姓,是因为前生行善的结果。现在已经接近“解脱”,如果同不可接触者接触,将会从被拯救的道路上滑跌下来,死后也成为一个污秽者。另外,高种姓在村中处于至高无上的优越地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近些年来,不可接触制度已有所松驰。如以前村评议会开会时,哈里真同其他种姓是分开坐的,现在坐到一起了,不过身体之间仍保持一定距离。但整个来说,这种制度还是根深蒂固的。可悲的是,这些不可接触者中,也存在着不可接触的种姓体制。他们的等级按如下顺序排列:拜基、科利、柏达尔、米斯特利、劳哈尔、兰伽达、查马尔。在拜基和科利两个集团中,流行着避免身体接触之类的习惯。这两个种姓在其他亚种性接触他们之后,便沐浴全身。这种分裂使得他们没有力量向高种姓和旧秩序提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