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地毯(阿拉伯)
阿拉伯地毯,西方人习惯上称之为“波斯地毯”,自古以来在国际上享有盛名。阿拉伯地毯以其优良的质地,古朴雅致的图案和精美的工艺受到世人的喜爱。它不仅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当代西方人虽住在现代化的洋楼里,也仍喜欢购买一块阿拉伯地毯来装饰房间,以示高雅和尊贵。
阿拉伯地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在阿拉泊半岛上过游牧生活的贝都印人就开始编织和使用适于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所需要的地毯。早期阿拉伯人制造地毯就非常讲究,他们以上等羊毛做原料,在自制的织造架上用手工织毯,地毯的图案服从于他们的装饰和审美需要,多取材于阿拉伯人喜欢的玫瑰花、郁金香和波斯梨等花果。织地毯时,一位领班人唱出颜色的次序,工匠们便按着次序细心打结编花,织出风格各异的图案。
阿拉伯人铺地毯的生活习惯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为了找到水草丰美的牧场,他们不得不经常“搬家”,且常在水边草地上居住。为了“搬家”的方便,他们所住的帐篷里不可能摆上很多傢俱,也不可能设床搭铺,因此,地毯就成了家中主要的“傢俱”之。他们在地毯上进食,在地毯上睡觉,在地毯上会客。进入现代生活的阿拉伯人的屋中仍很少摆设傢俱,而地上却仍铺设地毯,原来悬挂于帐篷中用来阻挡风沙的挂毯,现在也变为室内主要的装饰物挂在墙壁上。有些富足人家和地位较高的人家所用的地毯更为华贵,有的甚至用丝织成并有具它装饰物,王室的地毯甚至织入金丝银线,镶嵌着各种珠宝。
对于至今仍过着游牧生活的一些阿拉伯人来说,地毯对他们至关重要。在他们那里,地毯的使用价值仍高于欣赏价值,因为地毯既是他们放在骆驼、马或驴背上用以携带食品的鞍囊,也是孩子们的马背摇篮和装衣物的藏物柜,甚至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每天面向麦加方向跪拜,虔诚地祈祷时,膝盖下也都铺上一块圣洁的、被称为“跪毯”的专用精制地毯。
现代的“波斯地毯”图案比古代的丰富得多,但一般仍不会违背自己民族习惯规范。在阿拉伯国家中,如果地毯上出现用阿拉伯文写的《古兰经》词句,这是阿拉伯穆斯林最高形式的装饰之一,因为阿拉伯文被认为是神的语言。另外,按着《古兰经》的“圣训”,只有神才能创造人,因此禁止在公共场合出现人和动物的形象,所以地毯上更不能出现人和动物的形象。不过具有良好数学和天文学知识的阿拉伯世界,先哲们采用了将树木花草的枝叶加以抽象的方法,创造了许多协调而新颖的装饰花纹,并把几何图案的无穷变幻用于地毯的装饰,从而也增加了地毯的美感,形成了“波斯地毯”上以抽象的植物、阿拉伯文字和几何图案为主的构图特点,构成了所谓“阿拉伯式图案”的三大内容。